从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践看如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推行标准化管理试点引入第三方机构
□ 花少坤
在特种设备数量明显增多、安全监察专业性较强、“放管服”改革要求较高、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任务迫切、避免履职风险压力加大等诸多背景下,基层特种设备监察机构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以M区基层监察为例,研究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中推行标准化管理和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管,如何形成合力,落实好企业主体责任,保证特种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市场监管总局在3月份印发的《2020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工作要点》提出:“要健全责任体系,突出制度建设、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治理体系。”在M区推行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和试点第三方专业监管方案,符合总局工作方案的要求,有助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达到特种设备安全多元共治的局面。
以M区各单位特种设备台数分布为基础,重点在使用20台及以上(共计623家)的单位中推行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将这623家单位按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分配给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每年度至少安排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检查一次,严格要求各单位落实《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中的各项要求。对使用特种设备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单位,在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自2018年初,在M区部分单位推进标准化管理试点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试点单位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日常维修保养、检测检验、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工作责任制等特种设备使用和营运安全管理制度,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推进特种设备标准化创建工作,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一项根本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长期工作。同时,它也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素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高效举措。
为突出重点监管,结合M区特种设备种类的特点,从储存介质、设备类型、安装地点、事故概率、影响范围和事故危害程度等方面考虑,确定了高风险特种设备分类。具体分为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冶金用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防爆场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储存危险化学品(除液氨)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储存液氨介质的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医用氧舱8个类别。按照上述划分原则,M区涉及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有120余家,高风险特种设备数2800余台(套)。从数量占比上来看,高风险特种设备的单位数和设备数均不高,可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面广,后果也会比较严重。
为加强M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督促特种设备相关单位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监管所选择了一家有意愿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试点,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进行安全管理。试点工作一年以来,第三方机构以其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从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日常运行记录和维护保养、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得到了试点单位的肯定。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介入,为试点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有效保障了其良好、稳定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环境。
第三方机构的协助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对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要求,还同时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化、专业化的意见。并通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以经济、可行的管理方式消除日常生产过程中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控制特种设备本身特性所导致的安全风险。第三方专业机构作为特种设备监管力量的有效补充,增强了M区特种设备监管力量的覆盖面,能促进新形势下M区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有序进行。后续,特种设备监管所计划在M区其他有意愿的高风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中,推广引入第三方专业监管。
在怎样用好第三方监管方面,必须明确,任务可以分担、管理可以委托,但是责任不能转移,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在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体责任仍在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这一点必须牢记。在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选择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真正有实力和责任的单位参与进来。同时,也要有考核机制,要让第三方机构也被有效监管。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监管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