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 朱勤虎
品牌是质量的象征,是信誉的凝结,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纵观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抓品牌就是抓发展,创品牌就是创未来,品牌建设日益成为重大战略问题。
深刻认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质量品牌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质量发展的意见》《江苏省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对实施品牌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品牌,积极打造‘江苏精品’综合区域品牌”。江苏省市场监管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供给和高质量需求。推动高质量供给、促进高质量需求,品牌无疑是最好的纽带之一。从国外经验来看,德国以质量品牌著称,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逐步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其他如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无不如此。从国内消费来看,过去,由于物资短缺、质量供给不足,人们“将就”消费;现在,生活水平、质量水平大幅提升,人们“讲究”消费。品牌消费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能的客观需要。品牌建设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质量品牌工作抓得好,从源头上管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反之,质量品牌工作抓得不好,大量低劣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必然扰乱市场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管市场就是管质量、管品牌。我们要树立“大市场”“大监管”“大品牌”的理念,把品牌工作与市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品牌工作置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和定位,努力把新形势下的品牌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准确把握“江苏精品”认证工作重点任务
“江苏精品”认证工作是新形势下,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品牌战略的一项开拓性工作,重点要在“创牌、定标、认证、监督”上下功夫。
以“创牌”为目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创牌”就是打造自主品牌,创建高端品牌。创牌要真正体现一个“精”字,着力打造市场认可、国际接轨的“精品”,以良好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来支撑“江苏精品”区域品牌发展。日本实施品牌战略,设立了“G标志”载体,成为“日本制造”高品质、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象征,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打造“江苏精品”品牌,就是要参照国际惯例,以标准为引领、以认证为手段,对符合高标准、高品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第三方认证,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品牌群体,使“江苏精品”成为高品质、高水平的代名词。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隐性冠军”“单打冠军”等为主体,集成发改、工信、科技等政策,综合标准、计量、认证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加强长三角区域品牌合作互认,加大“江苏精品”品牌宣传力度,真正把“江苏精品”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
以“定标”为前提,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标准供给是至关重要的制度性供给,谁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谁就占据了品牌的制高点。标准水平直接影响“江苏精品”水平。“德国制造”每年制定1500个标准,目前,已累计发布了2.5万个标准,这些标准成为德国产品的品质保证,其中80%以上的标准已成为欧洲的通行标准。一流的“江苏精品”,同样需要一流的标准作为支撑。在“江苏精品”认证过程中,理应坚持“标准先行”。大力实施标准创新工程,不断提高标准的先进性,以高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使“江苏精品”从“国内合格”走向“国际优质”。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找出每个行业的“第一”和“唯一”,促使各行各业主动对标,找差距、找空间、找对策。大力实施标准比对工程,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制定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江苏精品”标准,逐步构建“江苏精品”先进标准体系。
以“认证”为关键,传递质量品牌信任。“江苏精品”是江苏企业的公共品牌,代表的不仅是江苏质量,还包括江苏信誉、江苏形象、江苏文化和江苏实力等诸多元素。需要在完善认证制度上下功夫,努力向市场传递出质量品牌信任。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打造“江苏精品”品牌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在组织架构方面,成立了“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将广泛吸纳国际国内知名的质量认证机构、标准化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参与,为实施认证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管理制度方面,将尽快出台认证管理办法和评价通则,制定联盟章程,统一评价依据、统一认证规则、统一标志标识、统一发布标准,为实施认证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工作进度方面,将高起点、高效率推进,在“提速”的同时,更加注重“保质”“保量”,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以“监管”为保障,确保运转机制可控。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引导、推动和监督作用,在监管上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确保运转机制可控可靠。一方面,明确定位。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找准自身定位,既不能给企业“背书”,也不能给认证机构“背书”。通过市场机制真正推选出消费者认可、符合品牌发展规律的“江苏精品”。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建立新型品牌战略推进机制,放手让市场去选择,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建立健全“江苏精品”认证退出机制和认证违法违规行为黑名单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做好与信用监管的有效衔接,让守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加大认证绩效评价、督查力度,确保认证流程科学规范、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正权威。
努力形成打造“江苏精品”品牌强大合力
打造“江苏精品”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齐发声、同发力,发挥好牵引作用、主体作用和协同作用。
发挥政策牵引作用。制定完善“江苏精品”扶持政策措施,利用政务服务网,加强政策解读和政策宣传。对通过认证的“江苏精品”产品和服务,加大在政府采购、行政监管、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采信力度,逐步形成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进一步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标准化+”覆盖范围,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试点示范项目。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加强产业计量、能源计量、民生计量等计量标准建设,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运用认证这一“世界语言”,加强与国际认证机构合作,畅通“江苏精品”出口渠道。优化检验检测布局,大力发展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以检验检测的高质量保障“江苏精品”的高水平。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广大企业树立“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创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的理念,打好创新牌、守好质量关,主动拥抱“标准化+”“互联网+”“机器人+”等新模式,推动企业开展装备升级、质量比对、技术攻关、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应用先进管理方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塑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积极推行精益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精细化服务,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提振消费信心,带动消费升级。广大龙头骨干企业应成为“江苏精品”品牌建设的领跑者,在质量管理、标准制定、品牌引领方面作出表率,让“江苏精品”的牌子更加响亮。
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好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将推进“江苏精品”品牌建设情况纳入对设区市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全省“一盘棋”格局。强化部门协同,结合部门职能,加大培育力度,厚植争创基础,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强化行业自律,在品牌建设、标准制定、认证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宣传引导,深度挖掘和解读一批成功案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宣传推广“江苏精品”品牌,形成良好的育牌、创牌、保牌、用牌的氛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