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发挥生态圈质量桥梁作用 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07-03 11:25:17 中国质量报

□ 史殿魁 高 峰

目前,比较认同和权威的质量内涵包括符合性、经济性、适用性、满意性等微观质量(产品角度)概念,以及工业4.0和互联网业态产生质量提升及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质量(经济角度)概念。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特性和要求。而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由于研究领域不同,其特性和要求也截然不同,似乎不易跨越,联系程度既不清晰也不明确。多年来,宏观经济发展质量缺乏坚实的微观质量基础,只是一味地依赖需求管理、结构调整和行政命令来推动改善,而没有根本上从供给侧方面提升微观产品和服务质量,造成经济发展质量与微观产品质量之间的脱节,如果不能打通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的路径,这对于企业、行业、社会、国家整体质量的系统有效性以及质量效益的稳定增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可以延伸为过程质量、体系质量、经营(供应链、生态圈)质量,随着组织提供越来越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相互关联的、跨界的、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系统自然形成了,这些系统已经超越了供应链体系,它们广泛且相互依存的合作网络可能既包括传统的合作伙伴和协作者,也包括竞争对手、行业外组织、社区和顾客,组织成长可能依赖于所处生态系统的整体成长及其应对未来的能力。比如青岛海尔集团构建的开放共享生态服务平台、小米正在构建的包括数码科技、智能家居、平衡车等在内的小米生态圈等,就是生态质量的典型案例。显然,未来应对工业4.0以及数字化的文明时代,组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交付不再是简单的“供应商A→供应商B→组织”的供应链模式,由此形成了生态系统层面上新的供给路径和生态(圈)质量概念。它需要满足集正负产出为一体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特性要求,追求以人为本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质量,反映企业集群产品或服务满足相关方的需求或期望的能力。生态质量的特点贯通了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表明它既是微观质量概念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宏观质量的子系统和平台,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

质量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渗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2700多万家企业、6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他们既是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主体,也是质量提升的责任主体。经济发展就是通过这些组织亿万个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汇聚成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显而易见,质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基础,生态质量是阶梯,也是桥梁。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证明,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不是建立在短期性的需求管理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微观产品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生态圈既包含了企业个体,也包含了企业集群,还可能包含社会、政府、经济机构等生态系统,对微观质量和宏观质量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引导生态圈中的企业形成高质量的文化(包括生态资源整合)、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包括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实现高质量的绩效(包括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文化是企业高质量的基因。质量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信仰,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质量文化培育土壤,例如“质量三字经”“品牌故事”“使命、愿景、价值观讨论”“领导现场一日行”等等,形成语言和行为一致、目标和方向一致、思想和意识一致“的领导与员工“上下同欲、力出一孔”的机制。

质量创新是企业高质量的核心。质量不是简单地提高性能标准,或者单纯地降低缺陷,更不是不问需求地埋头于管理体系本身的提高,创新的本质是满足需求、创造价值,致力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管理和商业模式以及品牌建设上不断创新,掌握竞争主动权。创新技术使企业有可能完成过去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C2M 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B2M(Business to Marketing面向市场营销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大规模定制,或者更广义地讲C2S、B2S(S供应商)等商业生态模式。面对数字文明时代制造业还可以结合现有信息系统,升级为大数据平台,开展两化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制造。

质量绩效是企业高质量的结果。质量作为一种投入,相对于其他要素投入而言,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生态圈质量需要满足各个相关方利益,关注产品和服务、顾客与市场、财务绩效、内部资源(人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过程有效性、领导和社会责任等结果,使用KPI和OKR结合的绩效管理工具,关注过程,确保经营质量绩效结果的科学、有效。在市场竞争中,正是微观上更能满足需求的优质优价产品,才构成了宏观的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正是由于良好的产品服务质量,才使得企业的供给和产能能够不断地扩大,能够抵御短期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有较大改变。要抓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微观上,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而非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中观上,行业要重视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把宝贵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宏观上,国家和社会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经济均衡发展。只有坚持微观质量、生态质量、宏观质量系统管理、协调发展,并依据自身规模、所处行业、成长阶段、要素密集程度以及行业特点等不断完善企业治理、激励约束以及动力机制,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高质量发展机遇,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史殿魁:北京吉利汽车学院副院长、教授;高峰:北京吉利大学物流学院兼职教授,国内卓越绩效模式培训、咨询、评价专家)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北省香河县刘宋镇万亩荷花争相开放 ...

  • 游客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免税商 ...

  • 生鲜电商“保鲜期”有多长?

  • 宝骏510逆风飞扬

  • 河北省香河县:北方重要的家具产品集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