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积极落实“六稳”“六保”
帮助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
□ 周常青
生产线上机械手不停挥舞,不时火花四溅;金属块放进数控机床,很快就被切削成高精度机械零件;无菌车间里,工作人员用显微镜认真检测医疗用品的质量……炎炎夏日,走进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重点帮扶的袁州区机电工业园部分企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让人切身感受到了现代制造业的澎湃动力。高新科技、智能制造、自动化、信息化,这些都是袁州区机电工业园让人印象深刻的发展关键词。
袁州区机电工业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5家,是江西省省级工业园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区工信局、区机电工业园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帮助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截至7月中旬,该工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反弹态势明显,财政收入和利用外资等指标同比正增长。
疫情防控期间,袁州区市场监管局派驻该机电工业园145名企业指导员会同有关方面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帮助企业落实各项防疫要求,解决原料、用工、运输等困难,保障复工复产。
“下午打电话求助,马上帮我们对接物流企业、办车辆运输证,当晚就安排发车,驻点党员干部忙得几乎一夜没合眼,令我们特别感动。”说起区市场监管局对企业复工复产的大力支持,区机电工业园企业江西(宜春)博雅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竖起大拇指。在该局驻企业工作组全力以赴支持下,机电工业园区有18家企业转产或扩产防护物资,口罩日产能100余万只,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疫情防控期间,机电工业园企业江西(宜春)宏富集团改装车公司,完成救护车订单3800余辆,其中有700台是被喻为“超大号N95口罩”的负压救护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该公司很多零部件供应来自湖北,疫情初期外地货车进不来,供应链一度面临瘫痪,让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获知这一情况后,区市场管局帮扶党员干部迅速与企业会商研究,很快找到了重新确保供应链的办法。一方面,协调附近高速服务区设外来零部件转运站,打通物流绿色通道;另一方面,联系本地零部件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就地解决供应缺口。最终,帮扶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协调158家配套企业,让宏富集团赶工生产无后顾之忧。
提起袁州区市场监局重点帮扶的区机电工业园,人们第一时间往往会联想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饮料、生物医药这三大传统产业,以及宏富汽车、宜春煌上煌、宜春啤酒这些知名品牌。然而,走进这些企业内部会发现,如今这些传统产业其实不再“传统”。在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等相关部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这里通过技术改造“改头换面”,早已实现了升级换代。
“以前我们的工人使用传统夹层锅进行卤制,现在全面实现了卤煮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了8倍以上。”在江西煌上煌集团宜春分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和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合作,升级智能卤煮设备,大大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人工接触造成卫生问题。
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是袁州区机电工业园在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信局等部门大力协调下,引进的四大科创平台之一。近年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长沙研究院、复旦大学汽车创新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院等院所先后在这里落地生根,并吸引了5家院士工作站、39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61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促使机电工业园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初现端倪。
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等帮扶部门还提出“智汇机电·科创未来”发展定位,通过实施“基金+基地”“引资+引智”“政策+服务”等举措,推动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破题布局,为机电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目前,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重量级企业瑞能半导体、芯片行业后起之秀德瑞光电等也进驻园区。
2019年,袁州区机电工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跃居宜春市第一、江西省前茅,并在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位列第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