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体系支撑农村水环境治理
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在京启动
本报讯 (记者徐建华)果园变公园、池塘变垂钓园。经过多年治理,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的农村污水治理成效显著,成为首都农村地区第一个实现全镇所有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百分之百覆盖、百分之百全运行的乡镇。现在,大兴庄镇准备将多年的农村污水治理经验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标准化。8月7日,北京市平谷区正式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将围绕农村水环境治理展开,通过搭建标准体系,实现农村污水治理规划设计、技术选型、建设实施、资源化利用、运行维护、公众参与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
据悉,平谷区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为国家标准委确定的12个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之一。项目由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人民政府、北京森淼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采用先进标准构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标准应用体系,贯彻落实先进的污水治理标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选址、技术选型、资源化利用、运行维护等各项工作均有标准可依,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标准应用示范,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采用多项措施打造农村污水治理“村镇样板”,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
目前,大兴庄镇18个村已经全部完成污水治理。走进其中之一的良庄子村,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果园变公园、池塘变垂钓园的治理后新景象——挂满枝头的桃树和玫瑰花在长廊两旁交相辉映,开满荷花的池塘景色宜人。而在污水治理前,同样的地方是污水横流、到处蚊蝇的脏乱差景象。
“在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标准化工作理念为指导,在工作进程中提炼出水环境治理的成熟经验与做法,逐步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大兴庄镇党委书记沈立军表示,为落实北京市“生态问题生态方法解决”的理念,大兴庄镇在污水治理过程中优选运行成本低、能耗低、抗冲击力强的生态治理技术。2018年在全镇建设22个功能型精准湿地污水处理站,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成为我国唯一实现镇域内全部村庄采用湿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乡镇。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为农村地区“生态问题生态方法解决”提供了重要示范。
据了解,在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大兴庄镇建设和维护并重,所有治理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大胆采用先进标准。专门针对功能型精准湿地技术制定了运行维护标准,彻底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得好,用不好,管不好”的问题。村级污水处理站建成两年来,累计处理污水50万立方米。
平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是对大兴庄镇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次系统化梳理,同时也希望借助试点项目将大兴庄镇在农村污水治理方面的方法、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并将通过标准化试点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工作的水平。试点工作形成的标准体系对我国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将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通过对农村水环境治理领域现行相关标准的梳理我们发现,农村水环境治理领域在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价等方面的标准相对缺乏,统筹污水、河水、雨水、饮用水治理的标准体系衔接不够。”北京森淼天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时光寨表示,现行农村水环境标准体系“重工程设计、建设,轻运行维护、后期管理”。据统计,目前与农村水环境治理有关的各类标准共计121项,其中,涉及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南的综合通用标准6项,污染源控制标准9项,资源化利用标准11项,工程设计建设标准90项,运行维护标准4项,效果评价标准1项。
据了解,试点工作将针对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中运行维护、运行评价、标准衔接等薄弱环节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形成对农村地区具有针对性、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为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标准化支撑。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