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消费扶贫需把好产品质量关

2020-08-17 10:54:06 中国质量报

□ 岳 倩

一段时期以来,消费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但在其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产品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无”产品、货不对板、价格高、缺乏售后服务等方面,让消费扶贫的效果大打折扣。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少销路,导致当地产品无法出“山”变现,是不少地区贫困的共同特征。消费扶贫正是着眼于此,搭起了消费者和贫困地区的供销桥梁,让贫困群众的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相比于“输血”式扶贫,消费扶贫依托于当地的产品,本应具有明显的可持续性。因为,消费是具有互动性、长期性的行为。虽然不少地区的消费扶贫销路一开始是在帮扶干部及其单位、当地政府、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打通的,第一批消费者的购买大多也出于善意,但这并不妨碍其之后自主走向市场的可能。酒香也怕巷子深,消费扶贫的通道给了广大消费者认识贫困地区产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品质量。如果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就有可能广开销路,实现长远发展;如果产品质量不过关,消费扶贫就成了一时帮扶,并不能发挥出连锁效应。令人惋惜的是,目前大量质次价高扶贫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消耗了人们的善意,让本来可以细水长流的生意有变成一锤子买卖的风险。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目前一些地区依靠扶贫干部找销路的实际有关,更与一些贫困群众不端正的营销观念有关。据了解,一些贫困户不在保证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反而利用上级对帮扶者的考核要求,不管东西好坏都要求解决销售问题。如此“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消费扶贫的良性发展。此外,消费扶贫的产品多属于农副产品,一些生鲜易腐品保鲜困难,容易在物流中损耗,也是造成消费扶贫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消费扶贫虽然具有公益性,但本质上是商品交易,是一种市场行为。既然是商品交易,就要公平,商家赚到钱的同时,要让消费者感觉到物有所值。如果没有任何比较优势,价格却偏贵,要想让消费者下次乐意购买,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有扶贫干部找销路的情况下,消费者高价帮扶一两次并无大碍,但是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脱贫致富,终究要靠市场,要接受市场的挑剔。这就要求消费扶贫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让产品质量成为优势。

提升产品质量,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用制度保障特色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针对农副产品保存运输困难的特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尽快加强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网点建设,完善退换货机制,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扶贫先扶志。消费扶贫要走得长远,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关键。在工作过程中,扶贫干部既需要为贫困群众争取物质帮助,更要在精神上帮扶,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必须牢固树立优质优价的市场观念。对当地企业而言,更应坚持诚信原则、品质为先,推动形成良好的口碑,形成长期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带头人的作用最为关键。贫困地区摘帽之后,要考虑千方百计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源的“新农人”返乡,重塑乡村发展生态,激活乡村市场化发展前景,进而实现长久脱贫。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台风灾后 ...

  • 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大型游 ...

  •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 ...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利用圩区发达水系 ...

  • 公益广告20200814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