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锋
根据做工细节好坏之分,以几毛钱至5元钱不等的成本,就能造出一支正品需要三四百元的假口红。经过造假者的分销,这些假口红通过微商、直播带货、网店、线下门店等渠道流入市场。近日,有媒体暗访调查发现,在日化产业发展旺盛的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口红造假成为“公开的秘密”。
很多造假行为都有其产业链,而任何一种造假产业链都无法与世隔绝地生存在地下和暗夜里,都必须与市场中的阳光和空气接触,都必须暴露出种种“假元素”。实际上,在一些地方,有些造假行为已经成了半公开甚至公开的秘密,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畸态的“地方支柱产业”。比如,在汕头市潮南区和平镇等地,不论是从业者还是民众,对口红造假都早已习以为常,记者没费什么劲,仅通过走访,就从租车行老板、滴滴司机、小吃店老板等人口中掌握了多位做假口红生意的“老板”信息,且一些“老板”还向记者提供了假口红样货,报出了批发价。
制售假口红侵犯了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属于违法行为。假口红最假的就是价格,一支正品名牌口红的价格大都为数百元,而假口红仅需几十元,仅为正品价格的1/10左右。显然,极低的价格就是假口红最显眼的假标签或假身份证。另外,假口红的色泽、气味、观感等与正品也存有明显的差别。消费者、产业链上的商家、电商平台以及监管部门凭着常识就能识别出假口红的真面目来,但不少消费者图便宜、图虚荣,抱着侥幸心理甚至知假买假的心理选择假口红,商家更是在明知或应知的状态中经销假口红,放弃了或放松了法定的进货查验责任。至于电商平台,虽然对打击假口红有所动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电子商务法》等法律赋予的日常管理、净化平台、问题报告、配合监管责任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着假劣问题识别灵敏度低、反应迟钝、制约措施不得力等问题。相关部门以及假口红的集散地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对假口红制销行为的产业化生存,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打击遏制任何造假行为都离不开三件“法宝”——消费者较真、行业自律、监管部门负责。消费者较真,则假货就难以找到市场;行业自律,则假货难以流通;监管部门负责,则假货就成了过街老鼠,就得承受极高的违法风险。对待假口红,显然也得祭出这三件“法宝”,只有各方对打假形成共识,凝聚成合力,共同负起责任,才能一点一点地把假口红的生存之路堵窄甚至堵死。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