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铃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记山东省青岛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团队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警铃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解困就是使命”,这是山东省青岛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团队人人牢记的工作宗旨。在该市延安三路的一座办公楼里,这支充满朝气、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公益服务团队,全年365天无休、全天24小时坚守岗位,保障岛城居民乘梯安全,助力平安青岛城市建设。
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团队是青岛市电梯安全应急和监管中心旗下96333平台的核心团队,于2017年12月建立。据统计,青岛市96333平台自运行以来,共接听热线电话30273个,日均31.34个;处置困人事件4720次,日均4.89次,解救被困群众10011人。
党建引领 群团合力
“96333平台建立之初,第一时间成立了党支部,并不断规范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明确支部内部职责分工,抓好制度落实,增强党组织的活力。”该中心负责人李成波告诉记者,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思想武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据介绍,该中心团支部、工会、妇女团体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以争创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澎湃动力。
“您好,这里是青岛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李成波告诉记者,96333平台的话务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服务被困乘客,因为他们牢记着“警铃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解困就是使命”。
针对雷电、大风、雨雪、高温、高湿等天气极易发生电梯困人故障这一问题,该中心应急调度团队利用公众号平台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在2018年“6·13”暴雨险情中,该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及时增加96333热线坐席人员,从6月13日17时至21时30分,处置电梯困人故障33起,解救被困市民58人,到达现场平均用时20.27分钟,现场平均救援用时7.79分钟;另一方面,协调青岛市特检院向地铁二号、三号线各派遣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协助相关单位做好电梯安检工作,保障电梯尽快恢复运行。
数据精准 技术支撑
“96333平台建设初期,我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验少、人员少等困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短短几个月,就采集了全市电梯数据,并进行精准定位,为应急调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圆满完成了平台建设任务,使其于2017年12月9日顺利运行。”李成波自豪地说。
平台建设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电梯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同样庞杂而繁琐,需要精准而细致的服务。一个联系方式的错误,可能无法有效调度救援力量快速抵达救援现场。为了确保系统内数据精准,青岛市96333平台的工作人员经常一天都放不下手中的电话,忙时更顾不上喝口水,只为确认脱保电梯的签约维保单位等信息无误。
青岛市96333平台还高度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部人员均取得了电梯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该平台还积极参与《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数据归集规范》等标准的起草,关注杭州、上海等城市物联网、智慧电梯等解决方案,深入研究最新电梯政策,用具体行动诠释“及时 精准 高效 专业”的工作方针。
青岛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团队自成立以来,已先后开展“电梯安全公益讲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以及电梯安全动漫大赛、电梯安全应急演练等活动近40次,并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提升市民安全乘梯意识,打造了“安全乘梯、和谐万家”的公益品牌形象。
青岛市96333平台工作人员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志愿行动诠释着“爱心、用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精神。王君是该中心应急处置平台的接话人员,经常在夜班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一次,在为青岛市五四社区居民进行公益授课时,她发现居民对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话题非常感兴趣。虽然这已经超出了电梯应急的范畴,但本着对居民负责的原则,她还是耐心讲解,受到了市民的称赞。
“青岛市96333平台的工作人员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电梯应急救援工作也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一部分,为把平台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省内一流的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而不懈努力,为市民安全、便捷乘梯而不懈努力。”李成波如是说。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