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前不久举行的2020方便食品大会发布了《2019-2020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趋势》,报告指出,中国方便食品创新整体呈现出健康、安全和特色的总趋势,方便食品行业也成为为数不多的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食品行业之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方便食品制造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8%。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方便食品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这种优势也为方便食品曾经背负的不良名声进一步正了名。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曾这样评价方便面:“新鲜食物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在无法获得新鲜食物的情况下,方便面仍然是一种好的选择,既能迅速饱腹,还能保证基本的食品安全。”
迅速而安全地解决饱腹问题,这是几乎所有方便食品最鲜明的优势。疫情来袭,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方便食品在保供应、保民生方面大显身手。方便食品也成为率先复工复产的行业之一,为疫情防控时期广大消费者和医护人员的吃饭问题提供了保障。
当然,除开疫情这个特殊背景,对待方便食品,即使不讲贡献,也要对它们好一点——因为,承受多年“垃圾食品”恶名的它们,也在变化成长,早已今非昔比了。
事实上,受限于技术水平,过去的方便食品确实不如现在的好,但也远非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堪。被视为“垃圾”,主要指其营养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谓“只管饱不管好”。这当然是一种误读。天津科技大学研究团队曾做过一项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馒头、米饭等略显单一的传统主食,方便面等一般消费者认为较不营养的食物,反而在三大营养素的能量均衡度上居于前列。方便面的能量非常接近中国居民推荐膳食能量构成:食物中总热量的50%~65%源于碳水化合物,20%~30%来自脂肪,11%~15%来自蛋白质。
至于“含有大量防腐剂”“容易致癌”“脂肪含量高”等针对方便面的指责,也一再被证实为无稽之语。比如“含有大量防腐剂”一说,就违背基本的食品科学常识。食品安全专家表示,防腐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等微生物滋生,保护食物营养及感官品质,只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限量范围内使用就是安全的。况且,像方便面这样的方便食品是经过脱水工艺处理的,这决定了它们自身不含细菌或霉菌,因而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洗脱了恶名,当然也不意味着方便食品就成了这好那好的优选食品、美味佳品。就像螃蟹营养价值虽高,天天吃也会导致营养不良、产生健康问题一样,方便食品也不能每天吃、大量吃。而所谓“对方便食品好一点”,既指科学认识这些食品,消除偏见,也指科学食用,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对方便食品好一点”问题上,比起作为食客的消费者,生产企业的行动显然更重要,价值也大得多。曾几何时,当消费者看到方便面外包装上“香菇炖鸡”“红烧牛肉”等诱人图案,心中不免嘀咕:这些图案,也就是“仅供参考”而已。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实际行动打消消费者的这种“嘀咕”——要对接消费升级,让方便食品更注重真材实料、地道风味、多场景适用。与此同时,要大胆创新,让方便食品向“好吃、营养、健康”的正餐定位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方便食品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果腹需求。从传统美食的沃土中挖掘,再回归传统风味,越来越多的食物前面被冠以“方便”二字,折射出方便食品的推陈出新。整个方便食品行业正在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实现健康转型。只有认清这种市场趋势并抓住市场先机,方便食品企业才能通过对产品好、对消费者好,实现消费者对企业好,以此获得市场长久发展的动力。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