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推出一项召回新举措——开通“消费品召回直通车”,包括京东、拼多多、宜家等在内的首批11家企业加入。
该举措最鲜明的创新点就在“直通”二字。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监管部门通过投诉反馈或风险监测发现线索后,会展开调查和实验分析,形成报告后与企业联系,企业确认后启动产品召回。这个过程最少也要一个多月,若是非标产品,所需时间可能长达半年以上。而在“直通车”模式下,监管部门发现线索会立即与企业沟通,双方可共享信息,同步展开调查。原来的流程是“串联”,现在是“并联”,这会大幅度缩短召回周期。
显然,“消费品召回直通车”是通过在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的“通”,以同步展开工作实现召回的“快”。快有什么好处?举例来说,在国外,冷水壶一般都有“不能倒入高于60℃水”的警示标识,但国内并没有类似要求,企业积极性和消费者关注度都不高,导致一些消费者在使用此类水壶时倒入温度过高的水而出现烫伤危险。有了“直通车”模式,监管部门在了解情况后,可立即通知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分析并制定召回计划,并同步发布召回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在召回上反应越快,就越能降低不知情消费者购买使用缺陷产品产生的风险。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推行“消费品召回直通车”求通求快,体现了其监管为民的初衷。事实上,“通”和“快”也是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建设“消费品召回直通车”制度过程中的追求和原则。“直通车”需要在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搭建信息沟通的桥梁,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主动服务,深入了解企业在缺陷调查分析、召回报告材料审核、召回流程指导、召回信息互通、召回法律法规宣贯等多方面的诉求并予以解决,实现“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直通车”通过“一站式”响应和“点对点”服务,实现消费品召回实施“快办”,形成一般缺陷快速召回、重大缺陷快速调查、服务过程快速高效的机制,帮助企业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
基于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的目的,“消费品召回直通车”求通求快,还体现在对线索收集的重视上。首批加入“直通车”的11家企业中,除了生产企业,还有一些平台企业和商贸企业。后两者的参与对于减缩召回时间及提高召回效率,作用至关重要。缺陷产品的发现和召回机制的启动,第一步是及时发现缺陷线索,越早越好。流通环节更接近消费者,也更了解消费品应用场景,因此更容易发现产品缺陷。销售企业加入进来,既是“直通车”机制应有之义,也是建设该机制的必然之举。据悉,上海“消费品召回直通车”还将扩大规模和影响,建立缺陷线索上报平台,消费者、生产企业和销售平台都可通过App上报线索。
说到“扩大规模和影响”,“召回直通车”还应加上“求广”的诉求。8月26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加强缺陷产品召回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上海缺陷产品召回联动管理机制的构想,并以试点“召回直通车”的模式,建立市级联动、社会协作、长三角合作等机制。显然,召回联动管理机制并不限于上海,在全国都可以推广;而联动的参与者也不限于市场监管部门与企业,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和一些技术机构也可以加入进来。
当然,要真正发挥“召回直通车”的作用,让它直通全国市场、直通所有行业,还需要强有力的法规制度作保障。在推广该制度的同时,要在遵循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信息平台“三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可执行、可持续、可推广,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不但让召回制度的实施有章可循,还要让实施效果可度量、可持续、有保证。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