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 倩
近日,甘肃敦煌市一个景区的“陷阱厕所”引起广泛关注。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显示,这个专坑游客的厕所建在沙土上,车辆经过很容易陷进去。而一旦陷入,就会有“工作人员”过来索要巨额拖车费,并阻止他人救援。
事情在网上发酵后,有多位游客表示,自己曾在同一个地方被“坑”。这样看来,“陷阱厕所”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经营者也屡屡尝到了“甜头”。然而,这样的操作“翻车”之后,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据@敦煌发布的微博消息,涉嫌强迫交易犯罪的5名嫌疑人已被抓获,其中两人已被刑事拘留。显而易见,当事人“坑人”上瘾,最终坑了自己。
更重要的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次在网络发酵的“陷阱厕所”事件,坑了当地旅游业一把。据了解,为了推广当地文化旅游品牌,敦煌市做了不少努力,如拍摄文旅形象宣传片,登录央视黄金强档等,向人们展示“诗与远方,如梦敦煌”。作为一个旅游文化城市,敦煌因为这样恶劣的事件进入公众视线,其形象受损已成定局。虽然针对“陷阱厕所”事件,敦煌已经开始了为期40天的旅游行业专项整治,但这依然充满了“亡羊补牢”的遗憾,受损的形象要多久才能修复、要花费多大功夫才能修复,都还要打个问号。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是疫情防控常态下拉动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丰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改善入境旅游与购物环境,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方式。国庆黄金周将至,对于处境艰难的景区、旅游企业而言,这是对冲疫情损失的重要机会,抓住机会,扎实提高服务质量才是提高口碑的唯一办法。
近年来,旅游行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一直在“进化”。供给端上,网红景点、新旅游模式层出不穷,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求端,网络的发达使得消费者掌握了信息主动权,游客再也不是人生地不熟的“待宰羔羊”。如果旅游产品的供给方不在服务品质提升上下功夫,甚至“宰一拨儿是一拨儿”,那么玩儿套路者肯定会遭到反噬。
“陷阱厕所”发生在黄金周之前,对当地旅游业的打击不言而喻,也给全国旅游业敲响了警钟。各地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都要学会举一反三,见不贤而内省。各地监管部门更要坚持露头就打,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