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最近,知名博客港股研究社一篇名为《从高端化看方便食品帝国的增长野心》的博文,引发人们对方便面走高端路线话题的关注。
该博文引用的数据显示,方便食品板块几家头部公司不断推出高端化产品,市场表现非常好。康师傅先后推出Express速达面馆、速达煮面、速达自热面等高端面,今年上半年高价袋面销售额同比增长47.8%;统一方便面推出汤达人产品,上半年收益同比增长29.7%。从我国整个行业市场看,2016年-2021年,高端方便面销售量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达6.1%,而同期方便面行业增速为-1.5%。
数据是现实的反映。方便面离人们生活很近,其高端化表现很容易体味到。现在到超市购物,人们会注意到,在方便面专柜,显眼位置摆放的多是标价10元以上的高端面。除了康师傅、统一这些老品牌,高端阵营中还加入了满汉宴、极味馆、拉面说、劲面堂、鲜面传等新势力。当然,这些面的价格也非常“显眼”:康师傅Express速达面馆4盒装香浓大块牛肉面标价69.9元,6盒装私房红烧川辣牛肉面139.9元;统一汤达人升级版本极味馆6杯整箱价格59.9元,满汉宴骨汤叉烧面6碗179元。
高端方便面卖得贵却有人买,这当然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方便面企业的战略成功。事实上,成功的企业战略往往都有一个共同前提:对市场需求和方向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方便面在中国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是从2000年开始的,之后一路狂飙突进,到2011年达到高峰。但这个高峰期只维持了很短时期。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的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中国市场的方便面需求从462.2亿份下滑至389.6亿份,累计下滑约15.7%。
市场增长说明需求在增长,而市场下滑则说明需求不再。传统方便面靠“方便”和价廉物美取胜,但这两个优势却随时代变化逐渐减弱。经济在发展,消费在升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当兜里有钱之后,只能填饱肚子的方便面就缺乏吸引力了。特别是生活中有了更多可以提供“方便”的科技和设施,人们对方便面的“方便”要求也升级了——一方面,传统“方便”需求场景减少,如高铁和飞机出行普及,消耗在旅途中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使得泡面的使用量降低;另一方面,其他满足“方便”需求的场景增多,蚕食了方便面的市场空间,比如外卖市场兴起。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的《方便面市场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国内外卖市场规模每增加1%,方便面消费量就减少0.0533%。而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11年-2016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由216.8亿元增至1662.4亿元。
外卖市场的增长期正好与方便面市场收缩期重合,两者具有明显的因果相关性。外卖不仅跟方便面一样“方便”,还能提供更多口味选择,并满足健康需求,相比之下,传统的方便面自然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怎么办?对于方便面企业而言,如果“方便”这一立身成命的传统优势不能丢,就要在营养健康和口味上进行改进,而这是需要成本的,那么高端化也就成为必然选择。于是,传统方便面那种“图片仅供参考”的做法不再行得通,开始转向“所见即所得”“一分价钱一分货”:一包19.9元的拉面说招牌豚骨拉面里,有手工鲜面、豚骨汤料、叉烧肉、味付麻笋、日式木耳丝、红姜片、烘干白芝麻、FD冻干葱花、东海海苔。
虽然贵了,但货真价实换来的是消费者的认可,是企业营收增加。据康师傅公布的财报,其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长,主要是受高价面等高价位产品的拉动。而统一中国的半年报也显示,其方便面业务增长也由汤达人等中高端产品带动,统一的中高端面占其方便面营收比重的两三成,增长率是低端面的10倍左右。
由是观之,方便面企业走高端化路线,与其说是其主动的战略选择,不如说是市场倒逼的结果。正如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所说,一些高价位方便面受到消费端的青睐和追捧,充分说明整个中国方便面市场不缺消费者,缺的是好产品。既然是消费需求推动的市场潮流,方便面高端化应该是可持续的。对于个体的企业来说,能否顺应这个潮流,能否抓住机会打个“翻身战”,则要看企业的智慧和战略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