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学安
记者从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获悉,该省正以“技术悬赏”的形式,向全社会求解企业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已征集发布的技术难题数量约800个,悬赏金额超过2亿元。目前已公开发布的技术难题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重点领域。征集解决方案将采用揭榜挂帅、专家挑战等方式。
(据11月21日新华报业网)
众所周知,中国每年的技术发明、技术专利规模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申请专利,2017年达到了138万项,占全球申请专利总量的四成,位列全球国家排行的首位,然而,如此规模的专利,大都处于“闲置”状态,甚至走不出实验室。有数据表明,中国专利的转化率仅为10%,专利资本化的比例就更低。如此一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得的专利,没有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也没有能够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创新产生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企业因为人才、研发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技术需求如饥似渴,而高校和科研机构虽在专利发明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却难以形成现实技术能力,由此导致产学研用之间严重脱节,有技术能力的没有生产能力的“两张皮”现象愈演愈烈。而“技术悬赏”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能够通过打造一个平台,让企业需求与科研人员精准对接,让科研人员与科研成果更好地拥抱市场。
以“技术悬赏”的方式来解决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在技术合作方面的脱节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案。江苏省以“技术悬赏”形式向全社会求解企业技术难题,前期线索收集期间,已有数百家企业上报需求,超过5000名行业专家等待“配对”。要切实发挥出科技创新的作用与价值,就必须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制度,提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水平。
毋庸置疑,“技术悬赏”不仅能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还能为科研人员面向市场需求开展研究提供指引。也就是说,供需两端在“技术悬赏”模式下得到有效衔接。既能让企业的技术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研究机构、高校的技术专家,也能找到更好地发挥技术才能的机会。尤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那些“躺在”实验室或者闲置的专利技术,有可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悬赏”是多赢之举,值得推而广之。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