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换 本报记者 李 辉
食品安全工作首次跻身国务院考核A级等次;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知识产权工作连续3年居全国前十;成功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质量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在全国率先设置科技创新标准化专项;发布全国首份电商平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质量工作在国务院召开的质量提升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安徽推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流程整合》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在安徽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20多项工作在省级以上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两年来,安徽市场监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整体争先,单项出彩,赢得了属于安徽市场监管人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释放更暖的民生温度,支撑更强的硬核守护。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优化“三大环境”、推进“三大战略”、严守“三大安全”、运用“三大手段”、夯实“三大建设”,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全面提速增效。
创优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市场消费“三大环境”,落实放管服改革展现新作为。安徽全省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公平竞争审查全省全覆盖,推进放心消费创建“百千万”工程,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10374家。查处案件49672件,罚没款2.49亿元。
严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三大安全”,维护市场稳定取得新成绩。完成157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制定省级特殊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管理办法。建成应用国内领先的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大数据信息化监管系统“一库六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口罩等防疫物资质量整治提升攻坚战,得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的高度肯定,全国“加强口罩质量安全监管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安徽召开。
实施质量强省、知识产权强省、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三大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全国首个设立省级标准化科研专项,首个开展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率先完成以省为单位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商标、专利业务实现“一窗通办”,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筹建。共同推进长三角线下异地异店退换货行动。开展产品质量联动监督抽查。联合发布长三角绿色产品认证“余村倡议”、电商平台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和抽检监测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典型案例。
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和信用监管“三大手段”,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实现新突破。安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流程整合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2019年度“双打”工作在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绩效考核中获第2名;在全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安徽作经验交流。
夯实法治、信息化和基层基础“三大建设”,市场监管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修订颁布《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等一批制度规范。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平台不断完善。全省16个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全部挂牌运行,省药监局药品监管派出机构16个市全覆盖。
大战大考,方显英雄本色。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的叠加,安徽市场监管人迅速行动、挺身而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构筑起严密的市场安全“防护网”:牵头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行动;对哄抬物价等行为坚持露头就打、快查严办;帮扶企业实现安徽医用防护口罩“零”突破,率先开展口罩等防疫物资用品专项整治行动;出台支持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医药企业复工复产措施3个文件,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减免检验检测等费用近亿元;积极开展汛期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落实驻点值守,有力保障安徽省市场秩序、质量安全和供应稳定,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改革、融合、发展。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已步入深度融合、全面履职的新阶段,具有安徽市场监管特色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发展新优势?安徽市场监管部门准确定位新阶段市场监管新使命,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铁留痕,踏石留印,坚决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安全底线,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充分履职,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上,在推进质量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上,以更强担当实现更大作为,奋力开创安徽省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