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服务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两周年巡礼
推进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两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努力服务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实施办法(试行)》发布,商事主体确认制正式在临港新片区386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区内施行。
围绕落实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部署的重大任务,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职能作用,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力维护市场稳定,建立市场监管系统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体系,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防疫物资、虚假宣传、违法交易野生动物、非法销售活禽等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482件。全力保障物资供应,开展应急审评审批,推进疫情防护急需用品加快上市,推动6项新冠诊断试剂上市,上海市计量院成功研制“新冠病毒体外转录RNA标准物质”;加快防疫物资许可审批和产品放行,对疫情防控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全程网上审批、即到即办,完成1183批次防疫物资检测任务,免费检定校准防疫计量器具13万台件。全力支持复工复产,采用延长展期、补签补审、远程审核、信用修复等多种办法,着力稳住市场主体;编制操作指南,制定餐饮企业经营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减免小微企业检测费用,加快经济重启。4月8日,为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核发了首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解决了当时该公司产量下降95%、工人面临失业的危机。
强化先行先试,推进上海自贸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探索实施商事登记确认制,该制度以申请人信用承诺为基础,以名称告知承诺、住所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申报为核心,赋予商事主体更大的自主权利,持续降低商事主体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浦东新区和自贸区开展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试点,将企业名称与其他登记事项合并办理,实现企业名称自主选用、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自动筛查。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围绕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重点推进试点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等11项举措,简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营者集中审查程序,为经营者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将“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有效衔接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加强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一体化目标任务,推进市场监管“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一体化指挥决策,建立了年度轮值机制、牵头负责机制、会议协商机制、滚动推进机制和联合发文机制。健全督办落实机制,形成一体化合力,有效推进合作项目进展,滚动布局合作事项40余项;统一示范区企业登记标准;共享市场主体数据1.5亿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超4.2万家,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企业超2.5万家;开展联合执法,对33家涉嫌违法的主体进行立案查处;推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无锡、宁波等城市间6类10个品种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互联共享。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便利企业开办,深入推进企业准入改革。深化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成果,依托“一窗通”服务平台,实现新开办企业全部业务线上“一表申报”,推广全程无纸化电子化登记,实现执照办理“零见面”。全面推进企业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在办税、社会保障、公积金等政务服务领域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协力拆除企业跨区迁移的“玻璃墙”,确保企业正常流动。两年来(截至10月底)全市共新设企业76.5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604户。目前,全市共有市场主体286.6万户,同比增长8.2%,其中企业235.9万户,同比增长9.5%。
推进流程再造,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推进食品经营、酒类批发零售许可改革,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流程,推出“开饭店”等7项主题服务的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改革,创设全国唯一的“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发放“CCC”免办证明1.37万张,占全国的1/3。开展医疗器械拓展性临床试验试点,成功推动JV971新药上市。开展电梯定期检验方式和“按需维保”改革试点。向浦东新区下放8个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许可审批事项。
引导市场创新,有效助推企业竞争力提升。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推出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的23条政策措施,开展“上海品牌”认证工作,助力上海企业培育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强化计量保障能力,牵头建设全国首个区域化“产业计量云”平台,推动“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发挥标准支撑作用,健全地方标准管理机制,加快商用航空发动机、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国家标准创新基地、重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提升检测认证服务能级,组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服务认证联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沪设立分支机构,联合设立知识产权创新奖。国家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上海平台建设完成。上海市有效发明专利14.1万件,同比增长10.9%;商标有效注册量166.3万件,增长17.8%。
2020年7月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为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贡献上海市场监管力量”贯彻落实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暨纪念建党99周年座谈会。
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
加强竞争政策实施,有序推进市场公平竞争。加强竞争文化倡导,发布《上海市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引》,获评上海市法治建设十大实事项目。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纳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受理回应机制、适用例外报备、引入第三方评估等要求,形成刚性约束。加强反垄断执法,围绕原料药、互联网、民生等重点领域,对市场垄断行为线索、行政垄断线索开展核查。
加强市场监管执法,有力打击市场违法行为。聚焦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价格欺诈、医药购销、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大市场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市霸行霸”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网络交易市场监管,组织实施网络传销、保健品虚假宣传等专项监测,启动“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违法行为。开展重点领域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加强移动端App、程序化购买等互联网广告监测,推进“套路贷”等类金融领域风险专项整治。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创建满意消费环境。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曝光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例,公布年度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满意度指数测评情况。积极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引导大型连锁商场、超市、直营店实行异地异店退换货,倡导线下实体店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有序推进投诉信息公示。两年来,共处置投诉举报173万件,解答咨询68万件。
围绕加强质量风险监管,着力守住市场安全底线
严格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制度体系,修订《上海市食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上海市食品摊贩经营管理办法》。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食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推进食品生产企业HACCP体系和供应商检查评价制度建设。推进保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完成全市所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和1.15万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保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推进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组织开展固体饮料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品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两年来共监督抽检食品11.5万件。
严格药品安全监管。开展中药饮片、药品网络销售、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开展第二类精神药品、集采中选药品、无菌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加强疫苗追溯监管,全市3家疫苗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环节实时监控和信息可追溯实现全覆盖。开发“上海药店”App,实现外送药品全程追溯。加强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完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信用评价分级。
严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产品监督抽查作用,聚焦问题区域和线上销售,开展非医用口罩等98类产品监督抽查,加强不合格产品移送后处理。持续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技术机构等建立风险信息监测站10个,实现政府监管部门与各类市场主体的风险信息交互和联动处置。开展非医用口罩、儿童学生用品、消防产品等产品质量专项整治。
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进电梯智能化监管,开发电梯维保微信小程序、电梯公众监督系统,推广“上海智慧电梯二维码”,推动轨交、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电梯加装远程监测装置,全市已接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电梯1.1万台。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开展港口、冶金、造船等重点行业大型起重机械的双重预防试点,加强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等防疫重点场所的监督检查,强化人员密集场所、交通枢纽和工业园区隐患排查整治。
2020年8月26日,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在浙江嘉善举行,发布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十大合作成果。
围绕加强基础保障,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强化法治思维,提高市场监管依法行政效能。强化法制供给,按照“立改废释”并举要求,梳理市场监管领域法律21部、行政法规66部、部门规章301部。推进《上海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立法。加强法治运用,在全国率先完成“一支队伍、一个程序、一套文书、一个系统”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进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适用规定,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提升法治素养,举办上海市市场监管系统法律知识竞赛,把法治建设作为提升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该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强化信用监管,提高市场监管信用治理能力。加大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力度,实现本部门各业务系统、市“互联网+监管”系统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联通和对接,确保“应公示、尽公示”。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指导各区建立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或相应的工作制度,发布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制定《关于推进失信联合惩戒加强信用监管的实施意见》,梳理联合惩戒事项目录231项,累计限制8700余人次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
强化数据支撑,提高市场监管智能化水平。推进业务系统贯通融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行政处罚系统、互联网门户系统、投诉举报热线系统、市场监管数据归集等信息化系统的统一。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标准化建设,成立上海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符合上海城市治理特点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智慧监管运用,探索开展食品经营许可证照联办,实现智慧电梯与“一网统管”平台、总局电梯追溯系统、智慧物业对接,加快大数据等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运用。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的基础上,抓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抓好防控物资稳价保供和疫情相关领域市场监管。继续强化口罩、测温计、防护服等防疫物资质量监管, 依法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强化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监管,维护市场价格平稳。巩固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工作成果,加大农(集)贸市场、餐饮单位、电商平台等线上线下交易场所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应急审评审批和技术基础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转产防控物资,加强冷链食品风险监测和管控,定期对冷链食品特别是来自疫情高发国家或地区的冷链食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继续对防疫用红外体温计实施免费检定、校准。
全力推动重大改革,扎实保障重大任务。支持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在商事登记、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深化制度创新。推进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建设,紧扣一体化大市场要求,统一长三角规则标准,紧扣现代化发展方向,推进长三角互联互认,紧扣一市三省合作实际,加强长三角协作联动,紧扣市场监管系统技术优势,推动长三角集成创新。做好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确保安全”和“强化服务、畅通维权、打击违法,维护市场秩序”两条主线,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药械化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零失误、零事故”,确保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和投诉、举报、咨询等维权服务更加高效便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巩固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成果,抓举措落地,实现开办企业全流程“一个环节、一天办结”,深化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升级改造上海市注销企业“一窗通”平台,实现清算组备案自主撤销,进一步畅通企业退出路径。优化企业跨区迁移登记流程,在“一网通办”平台上开辟“跨区迁移服务”专窗。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推进早餐工程建设,助力企业创新经营。
2020年11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第三届进博会参展的进口冷链食品实施“分批入库、统一进馆”运作模式,严把入库、查验、仓储、出库和参展等环节控制,全闭环防疫强化进博会冷链食品安全监管。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强化信用监管,加快完善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制度,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积极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持续关注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市场垄断行为,推进医药、互联网等领域垄断案件查处,完善公平竞争举报办理机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双打”“网剑”、环保督查非法加油站点、“长江禁捕打非断链”、培训市场综合治理、无证无照经营整治等专项行动,有序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重点领域广告监管执法。全域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创建,完善放心消费创建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12315热线接通率和群众满意度,推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业专业组织调解衔接联动。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守安全底线。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要求,织密食品安全管理网络,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推动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动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加强质量管理。推动实施餐饮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巩固和推进“守信超市”“放心食堂”“放心餐厅”“明厨亮灶”等建设工作。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加强临床试验和应急审批的药械产品监管,深化药品质量安全、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加强重点领域产品质量监管,聚焦质量安全风险高、消费者关注度高的消费品,重点抽查儿童学生用品、消防产品等产品。提升特种设备治理能力,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改革,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完善上海智慧电梯平台,全面应用“上海智慧电梯二维码”,推进远程监测加装和接入,推动特种设备双重预防工作常态化。
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实施政府质量奖绩效评价,开展服务质量测评。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建设海洋动力装备、智能测控装置等重点产业领域计量测试中心。推进“上海标准”第三方自愿评价,推进“两张网”地方标准制定,在智能网联汽车、3D打印等新经济领域筹建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设“沪检云”线上服务平台,开展重点领域检测能力验证,完善“上海品牌”认证制度体系,扩大“上品”标志影响。加快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市监宣)
“数”说两周年
一、市场准入
上海市新设市场主体78.1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604户。累计各类市场主体286.6万户。
有效发明专利量14.13万件,每万人58.19件。
有效商标注册量166.25万件,每万户市场主体5842件。
发放进口产品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证明30102张。
实施计量器具强制检定846.85万台(件)。
二、监管执法
查办各类市场监管案件4.28万件,罚没款达9.42亿元。
“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各类市场主体25.49万户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6.6万件,吊销执照17.7万户。
接收投诉举报和咨询213.15万件。其中,投诉举报144.38万件、咨询68.77万件。
三、安全监管
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115715批次,食品安全性抽检总体合格率98.1%。
检查特种设备83356台(套),智慧电梯1.1万台。
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0516批次,推动企业召回缺陷产品321万件。
四、质量提升
上海连续5次获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A等,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1年领跑全国。
200家次组织、100位个人获国家和市级政府质量奖,79家组织获“上海品牌”认证。
现行有效地方标准905项。
建成51家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