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护航“蓝天保卫战”工作纪实

2020-12-01 11:25:03 中国质量报

小荷才露尖尖角

——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护航“蓝天保卫战”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王 越

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安全、节能、环保、低碳”为方向建设的国家质检中心。他们年复一年与一个个锅炉打着交道,主要从事工业锅炉安全、节能、环保检测以及相关技术研究、碳排放量核查与在线监测和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等工作。

这是全国同类机构中检测项目覆盖率最高的质检中心。他们日复一日用一组组精准的数据护航蓝天,其检验能力覆盖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等27个产品,283项检验项目,320项标准(方法),覆盖率98.48%。

数据背后,是他们对守护蓝天的艰辛付出。10月28日,筹建6年的国家工业锅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以下简称“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广东省特检院院长、国家锅炉质检中心主任郭晋介绍,广东是工业锅炉使用大户,保有量占全国10%左右。国家锅炉质检中心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锅炉行业搭建一个集检测、研发、标准、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节能减排以及我国锅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为节能减排提供强有力支撑

打赢蓝天保卫战,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国务院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强化科技基础支撑,开展锅炉清洁燃烧等技术研究,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

“我们先后投入700多万,建造了全国首套锅炉节能环保性能综合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可开展多类型节能环保产品的检测服务,解决制造企业产品质量把控和试验难的问题,提升我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环保检测能力。”广东省特检院顺德检测院院长、国家锅炉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越胜介绍。

由该中心研制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辆电站锅炉热工环保性能测试与评价移动检测车,可实现多任务多功能灵活配置,对工业锅炉及大型发电站进行锅炉燃烧效率检测、脱硝除尘脱硫环保排放参数等全链条的节能减排优化管理。

东莞市锅炉能效提升行动是该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2015年4月,刚刚筹建不久的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承担了该项目。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在现场开展能效测试及诊断工作达1200多工时,投入设备360多台次,顺利完成现场的能效测试、诊断和分析工作。45天后,在该中心出具的近3000页报告中,提出了近百项能效提升建议和措施,并为每一家企业制定了具体的改造方案,明确了各企业锅炉系统和造纸系统具体改造建议项目、预计节能潜力、投资金额。

该中心先后对7家企业共计15台锅炉能效测试进行诊断,对5家企业共计10条造纸生产线进行节能测试。当年改造当年获益,整个造纸提升项目完成后实现了15万吨标煤节能量,仅当年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9万吨,企业投入0.75亿元,年节约1.2亿元。

在粤东、粤西、粤北以及大湾区,该中心的移动检测在一个个电站锅炉热工性能试验与节能诊断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首次应用于1200MW发电机组能效测试工作中。去年以来,检测车连续两年奔赴千里,参与西安市电站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助力当地监督抽查工作,赢得当地政府高度评价。

为碳排放核查展开科技攻关

作为全国特检系统第一家获得政府颁发的碳排放核查资格单位,国家锅炉质检中心建立了国内先进碳排放核查与评定实验室,取得碳排放量检测评定资质。

该中心抓住核查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研发基于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立项多个重点科技项目。《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为温室气体排放监管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碳排放核查与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及相关技术研究》课题,提高了测量精确度,为用户快速甄别燃料种类、获取燃料热值和碳含量,连续监测尾部烟气成分含量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目前两个项目均已通过专家验收,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由于技术领先,该中心多次受邀开展碳排放现场核查工作,先后为广东省50多家电力企业进行《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用案例分析》培训。

连续4年,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服务各级政府开展重点企业单位碳排放核查及锅炉节能环保监督抽查工作,累计完成104家。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状况、锅炉能效测试环保检测工作,累计完成3000家次,涉及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多个行业,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小荷才露尖尖角。近3年来,国家锅炉质检中心承担科研项目共15项,其中主持省部级2项、参与国家级1项、主持地市级12项。参与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共计9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共11项。

大湾区内,扬帆起航。李越胜说,中心正通过智能检测、科研驱动、共享发展,加强开展形势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推动行业减排降耗,为“蓝天保卫战”护航。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云南省提出优化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 ...

  •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进餐饮业高质量发 ...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市场监管局练市分 ...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日化产品 ...

  •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