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及抗病毒涂料》《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测试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发布
抗病毒涂料市场将有标可依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12月1日,《抗菌及抗病毒涂料》《涂料(漆膜)抗病毒性能测试方法》(以下简称《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称,标准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将为抗病毒涂料市场提供有效规范和明确的依据。
“抗病毒”概念热急需冷思考
研究表明,80%的常见感染(例如感冒、流感、腹泻等)实际上是由于接触了受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传播的。当触摸物体表面时,手会接触表面上多达50%的微生物,在触摸嘴、眼和鼻子之后,人就可能会被这些微生物感染。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产品需求日益迫切。涂料作为任何消费终端产品的最外层,与消费者的日常接触最为密切,因此具有抗病毒功能的涂料及涂层产品,对于改善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降低感染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涂料行业,有效推动抗病毒、抗菌涂料技术与产品的发展,成为目前业内关注焦点,越来越多的涂料企业也推出了具有相关功能的产品。
目前,抗菌涂料已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可以作为参照,但国内并没有针对抗病毒涂料成熟的测试方法。各家涂料企业也没有对涂料的抗病毒机理进行明确的阐述。一些企业仅仅测试对一种病毒的杀灭能力,就宣称是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产品。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混淆视听,采用抗菌功能的检测报告就号称该产品能“抗病毒”。
针对“抗病毒”标签随便贴、缺少管理规范的现象, 目前行业存在很大的争议:是涂料本身真的具有十分显著的抗菌杀毒能力,还是仅仅为了炒作和宣传?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希望企业能够注重抗病毒、抗菌涂料的技术与研发,集中行业力量有效规范抗病毒、抗菌涂料市场,将抗病毒涂料引入正确的发展道路,切忌由于一拥而上,大炒概念,而将一个良好的市场彻底毁掉。
业界呼吁出台技术标准
3月24日,国家标准委印发了《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将“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标准体系研究”作为2020年的工作要点。其中明确要求,“加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领域标准,推进疫情应急处理、社会防控、防护用品、疫情防控物资及产业链配套设备、城市管理、农村社区和复工复产等标准制修订工作”。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介绍说,早在2019年8月,协会就着手准备抗病毒涂料相关标准的预研,新冠疫情的暴发,则推进了标准的研制进度。今年3-5月,《抗菌及抗病毒涂料》《测试方法》两项团体标准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正式立项。经过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等环节,历经多次讨论和大量的试验验证,标准最终在12月1日向全社会发布。
孙莲英表示,两项标准正式立项后,行业内反应强烈,得到了联勤保障部队、医疗卫生系统、科研院所和高校及涂料上下游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参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以及三棵树、立邦、富思特、PPG、嘉宝莉、陶氏等100余家知名院所和企业积极投身于两项标准的编制中,为标准的顺利编制和出台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
作为两项标准的参编企业代表,三棵树品牌有关负责人彭永森表示,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牵头下,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和多家涂料企业、原材料企业经过大量测试验证,制定了适用于涂料行业的上述两个标准,为规范市场提供了一剂有据可依的良方。
作为两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成员之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教授谢小保对标准进一步进行了解读。他表示,选择抗病毒涂料的意义在于减少病毒的传播,减少突发性、流行性病毒的危害。涂料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决定其具有一定吸附性,特别容易吸附病毒或被病毒附着,将一些微尘和气溶胶颗粒拦截下来,从而避免附着于微尘和气溶胶颗粒上的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接触,而且抗病毒涂料可以杀灭病毒活性,大大降低人被感染或受危害的风险。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