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当示范 政策风好正扬帆
——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助力都市现代化农业发展纪实
□ 许创业 吴赟生 宋锐烽
2020年11月。
山东潍坊,代表广东出战的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市农促中心)选手李志强驾驶的植保无人机,承载着深圳农促人的希望与梦想在蓝天上翱翔,以完美的姿态完成了其在第三届全国农作物植保员技能大赛决赛上的表演。几小时后,他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了全国个人第一名的奖杯,也助力广东队获得了团体第一名;陕西杨凌,承担着国家“一带一路”重要科技推广示范职能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深圳市农促中心正与该校相关负责人深入对接,两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在深圳落地,深圳市未来农业发展创新中心即将成立;西藏林芝,深圳市农促中心高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基地挂牌,察隅农场作为深圳农促人奋斗了将近5年的对口扶贫基地,在科技的创导下,实现了产值的成倍增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深圳,第四届“龙田玉米节”现场,深圳市农促中心坑梓试验示范基地里,近3公顷代表着目前国内最优品质的玉米在太阳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等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评鉴,即将把最好的品种推广至全国;离深圳中心城区350公里的深汕合作区赤石镇,深圳市农促中心派出的10余名科技特派员,正向当地企业、农户授课传经,每年近10期共2000人次的科技培训种下的种子,已经在深汕合作区3000余公顷基本农田上萌发新芽……
这一幅幅欣欣向荣催人奋进的画面,只是深圳市农促中心众多业务工作中的小小缩影。作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下属的财政核拔正处级事业单位,也是目前深圳市唯一一家政府层面的农业技术支撑专业机构,深圳市农促中心一直以科技助力民生幸福和城市发展为首要目标,聚力农业技术攻关和技术共享,不仅助力深圳农业技术在某些领域实现全球引领,更为深圳乃至我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圳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正成为深圳市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一张城市名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深圳市农促中心的前身是深圳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和深圳市良种引进中心,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先后经历深圳市农科集团的改制,以及深圳市农林渔业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家上级主管部门的大部制改革。2019年1月,深圳市农促中心并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同年,深圳市农促中心合并原南山区植物检疫站、宝安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龙岗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成立了目前职能涵盖市区两级、办公场所分布全市5个区、基地面积将近200公顷、科技人员队伍超过120人的市级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坚守发展多年,深圳市农促中心在新的发展起点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中)现场考察深圳市农促中心原创性水稻新品种。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黄生文(左)到深圳市农促中心实验室调研指导。
目前,深圳市农促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了为深圳市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促进提供技术服务,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业技术推广规划,统筹全市农业技术培训及有关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实施深圳市农业植物保护和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为深圳市农作物种子、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管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实施深圳市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为深圳市农业土壤肥力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深圳市种子质量检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检测工作;承担国家、省农业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以及国内外新品种引进、驯化、改良工作。深圳市市场监管系统大部制改革之后,为食品安全监管和深圳市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打通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第一环,做好源头到市场全链条的监管服务,也成为深圳市农促中心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正因此,加快人才队伍培育,加快科技研发步伐,走到产业发展前端,成为深圳市农促中心思索的重点。
人才培养为科技发展提供动力
深圳市农促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鼓励干部职工参加职业技能、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等培训,积极参加全国和省市范围内的各类对口培训班,打造一批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技术团队。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其中,引进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科研创新团队,成立二类法人事业单位深圳市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十三五”期间,建立包括深圳市后备级人才3人,光明区创新创业“鸿鹄人才”4人在内的50余人研发队伍。深圳市农促中心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深圳西农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集“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引进、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平台,并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目前,深圳市农促中心有正高职称6人,占员工总数的5%;副高职称25人,占22%;中级职称21人,占18.5%。有研究生学历的员工24人,占21.2%;本科学历49人,占43.4%。
人才队伍的壮大推动着深圳市农促中心科技能力的攀升。过去10年,深圳市农促中心共获得9项科技奖项,10个项目先后获得立项,建立农业标准示范园区7个,制定发布地方标准1项,推动了全国性重点项目1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农业农村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广东省科研创新团队、深圳市科技攻关、技术开发、生物产业专项等重大研究课题共15个。
未来,深圳市农促中心还将不断巩固科技支撑的职能,以建立继续教育学院深圳分院为目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农业干部培训、企业家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等工作;开展中小学生劳动体验教学实践;开展与职业院校、高校、企业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为深圳乃至全国农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科技为食品安全护航
新起点,新使命,相关工作又该如何胜任?深圳市农促中心的做法是“打好技术牌”。深圳市所要构建的食品安全体系,是一套信息可追溯、监管全覆盖的现代化防控体系。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一环,便是在种植生产端乃至基因层面建立起信息溯源系统,建立起高效的生物防控机制。这正是深圳市农促中心的强项。
为此,深圳市农促中心推动建设了两大体系:供深农产品种植基地溯源体系和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供深农产品种植基地溯源体系充分采用“物联网+信息化系统”等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了统一的供深种植企业生产基地管理作业标准体系,建立了专门数据归集系统和专家辅助系统,打破了数据壁垒,解决“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现象,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的共建共享共治新机制。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则建立起以物联网应用为主的智慧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巡查管理及数据异常预警等。
两大体系的建立,有力提升了深圳市对食品生产种植端的监管水平和把控力度。其中,供深农产品种植基地溯源体系已在3个试点基地运行,实现了基地作物关键质控点巡查和处理。深圳市农促中心也正推动供深基地监测平台1.0的上线,真正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测监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体系则实现了对全市14个农业农村部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的全覆盖监测,包括建立红火蚁常规监测样点400个,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蔓延。
与此同时,深圳市农促中心还紧紧跟随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的战略部署,一方面以育种研究院、三大科研基地、三大实验室为依托,自主开展生物育种,从基因端提高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深化科企合作,将农业技术普及至企业中去。多年来,深圳市农促中心承接了多项国家试验任务,开展试验示范、品种引进和安全性评价,承接全市科技示范推广任务,在农业领域开展安全监督,有力带动了深圳市内外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为供深食品基地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服务,为深圳“圳品”的成功推出作出了积极贡献。
深圳市农促中心在深汕合作区开展技术培训。
深圳市农促中心李志强(左二)获得第三届全国农作物植保员技能大赛个人第一名,并助力广东省代表队获得团 体第一名。
科技为产业发展助力
科技的发展,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我国第一个没有农村和农民的城市,深圳市仅有耕地面积约670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350公顷。有限的资源承载着无限的期待。正如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忠对深圳市农促中心的评价:“小农田里孕育了大乾坤。”深圳农业的地位到底该如何展现、如何发挥“小体量”中的“大价值”、如何充分展现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了深圳市农促中心多年来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深圳市瞄准农业技术提升,陆续出台《深圳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2018-2020年)》等多项政策,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跟进实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监测等措施,为农业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系列利好政策的基础上,深圳市农促中心利用自管基地,为全国、各省市的品种试验,农业技术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造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中心每年承接不少于150个品种的引种试验、展示试验、区域试验,每年为国家级及省级农作物进口品种提供不少于15份的引进观察试验任务,多年来合计为中国农科院、华大基因研究院、香港大学中文研究院等各大科研院所提供不少于200份的安全性评价报告。每年为国家种质资源保存中心提供不少于300份的种质资源种植保存任务。每年举办全国性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不少于两次,集中展示不少于200个优质新品种,每年为全国示范带动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3.3万公顷。
此外,深圳市农促中心还为深圳涉农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多年来,该中心一直协助深圳市种子同业商会、深圳农业龙头企业协会、深圳市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行业协会的发展,依托科技力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举办超过200场各类培训活动,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为农企提供及时的政策信息服务,为政府传递农企发展情况。在深圳市农促中心的协助下,深圳市种子同业商会接过了亚洲种子大会的承办权,明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们将汇集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又将迎来世界性的盛典。
与时俱进的服务思维、优秀的对外技术服务,使深圳市农促中心的工作深得上级认可。目前,深圳市农促中心受农业农村部授权设立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深圳),同时建设了植物检疫及种子健康度检测实验室、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三大实验室,在检测能力、检测水平和分子育种技术服务上,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2021年,深圳市农促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两大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将陆续落地,农业的高科技道路必将越走越远。
科技为城市建设赋能
目前,深圳市食品安全水平处于历史新高,并不断创造出更好的佳绩,深圳市也成为广东省第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正朝着“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大步迈进。深圳市民对食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安全,还有口感、质感和营养等。这也促使深圳农业必须向着更复杂、更独特、更富有都市气息的多目标、多功能系统转变。在为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深圳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深圳市农促中心给出的建议是: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是指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其重要目的是要以科技来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与深圳市对食品的当下要求深度吻合。对于深圳市农促中心而言,多年的技术积累,则为发展水平更高的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条件。
今年来,深圳市农促中心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道路上创新探索,并取得不俗成绩。他们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优化无公害蔬菜示范推广机制,推动无公害蔬菜向绿色蔬菜生产的转型升级;切实推动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及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结合“互联网+智慧农业”,创新深圳基本农田的使用形式。
袁隆平院士(左四)到访深圳市农促中心并与科研团队交流。
其中,在“互联网+智慧农业”的探索中,深圳市农促中心正在打造1座隧道式温室及1座穹顶温室建设工程,并在温室内加装多光谱扫描仪器、VR等设施设备,利用植物表型、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打造一个现代化农业发展平台。在优化无公害蔬菜示范推广机制中,正在参照绿色食品和深圳“圳品”的质量标准要求,推广蔬菜绿色生产技术,并将打造和建立1-2个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示范点,探索更加符合深圳市民要求,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定位的示范推广体制。
在此基础上,深圳市农促中心也在探索建立新型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与管理机制,办好田间新品种展示活动等,并将抓住明年举行的亚洲种子大会盛典契机,全面构建深圳种业发展宏图,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继续为深圳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做好科技和服务支撑。
未来,深圳市农促中心还将围绕“现代农业看深圳”的目标和“高标准规划、高科技支持、高质量建设、高效益展示”的要求,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展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为重点,集聚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新成果,展示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引领和支撑园区发展生物育种、设施蔬菜、林果苗木、花卉等产业。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生产推广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为深圳市现代农业先行示范推广良种良法、创造经验模式。
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坪山坑梓基地
过去的深圳农促人,脚踏实地,勤勉努力;
现在的深圳农促人,厚积薄发,锐意进取;
未来的深圳农促人,恪守初心,不负使命。
深圳高科技的现代农业的种子,势必遍洒粤港澳大湾区,在华夏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