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毕节试验区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奠定质量基础
——访贵州省毕节市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场监管局局长李洪应
□ 李 嘉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毕节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面加强质量监管,为毕节试验区实现同步小康目标奠定了质量基础。近期,《中国质量报》就有关问题对毕节市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洪应进行了专访。
中国质量报: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时间节点,请简要回顾一下毕节市质量发展目标实现情况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李洪应:“十三五”期间,毕节市全面完成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质量管理主要考核指标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0年,市级以上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7.8%,市级以上药品监督抽查合格率100%,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9.8%,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0家,基本建设项目监督覆盖率100%,水利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保持在99.3%以上。
中国质量报:毕节市在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中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洪应:我们围绕建设质量强市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以进一步促进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工程质量、服务业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和质量,推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发挥计量管理对企业产品质量、工艺控制、物料交接、能源核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仅在2020年,全市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3家,目前有效期内获证企业18家,位列贵州省第2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示范,按照全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通过推进合格证制度试行、完善追溯体系建设、抓实农产品质量抽检和强化案件查处等方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毕节市已有1399个生产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平台,市县监管部门对入驻主体巡查检查做到了全覆盖。
在促进工程质量提升方面,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在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上,大力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中国质量报:毕节市在加快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基础建设上,典型的经验做法有哪些?
李洪应: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上,毕节主要依托标准化示范区,推进农业产品和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具体发布的行业标准体系有:《毕节白萝卜种植技术标准体系》《百里杜鹃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大方油杉河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织金洞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等。
同时,注重夯实计量体系基础,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着力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毕节市累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43项,辖区社会公用计量建标总数持续保持全省第2位,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间“万家”企业能源计量审查工作任务。积极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计量量传溯源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申报建设各类人才平台,鼓励支持辖区计量检定机构提升检测和校准服务技术能力,毕节市检验检测产值达2.1亿元,从业人员2236人。
中国质量报: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毕节市在建设质量强市上有什么考量,如何推进质量发展工作?
李洪应: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毕节市将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质量强国的决策部署,落实贵州省委十二届八中全会精神,努力推进国家高新区申创,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持续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力度,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着力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发挥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基地认证备案,提升规模档次,拓展海外市场。
加大对药品重点领域的集中整治力度,及时消除隐患,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建设主体责任,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大质量监督排查力度,着力构建工程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城市推进项目,持续壮大消费市场,抓好促消费专项行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旅游品牌,营造更具安全感的市场环境,编制更具可行性的文旅规划。
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在减时限、减跑动、减成本上下功夫求实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中国质量报》【以质取胜|“十三五”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