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十分关注质量问题。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质量工作的重视。
自2017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颁布,国家层面关于“质量提升”的表述一般是“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表述为“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上述用词变化,反映出党中央持续抓好质量提升工作的决心,也释放出接下来的质量提升行动向着更深层次、更重实效方向推进的信号。
质量提升,重在行动,贵在持久,成在有效。经过3年努力,全国质量提升行动整体成效显著,《指导意见》所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意见》虽只明确了2018年至2020年的任务,但其指导作用却并非“只管3年”,而是要“管长远”。因此,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绝不能有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时的想法。况且,目前我国的质量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地方质量政策不实、质量投入不足,市场无序竞争、低质竞争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企业对创新和质量的重视不够,一些关键产品严重依赖进口遭“卡脖子”之困等。这说明,质量提升根本性目标的实现仍任重道远,它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相始终,今后必须仍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面向未来,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要把握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回顾《指导意见》实施3年来的历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追求实效。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得好不好,最终还要以各项措施是否落地有效为判定标准。有学者认为,“有效”有一些关键性指标,比如,营造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让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从而充分激发市场主体质量提升的内生动力,用质量竞争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再如,市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变化的需求。为确保进一步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的成效,仍须制定详细规划,确立一些关键指标,并将其落到实处。
质量提升,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广大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和深化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要把质量提升行动体现于质量意识、质量管理、质量实操等各环节,落实到研发、生产、销售等全过程,向市场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真重视、真投入、真实干、真见效,把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作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效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有质量获得感、广大企业有质量提升感、地方政府有质量成就感。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