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十三五”期间中国特检院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纪实

2020-12-29 10:43:21 中国质量报

发扬“四特”精神 谱写助力西部发展新赞歌

——“十三五”期间中国特检院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纪实

□ 韩 旭 左 珊 本报记者 孙 圆


中国特检院与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共建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合作签约挂牌捐赠仪式


中国特检院技术专家为西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开展基础知识培训


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检验人员正在监测管道运行情况


在西藏,检验人员进行移动式罐车内检


在青海,检验人员爬上45米高的塔顶对管线进行检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特检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羊,“十三五”期间,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供公益服务,引领行业发展,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作用,为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援青援藏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5年来,中国特检院坚守“保安全、促发展”的初心和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全系统援青援藏援疆工作会议精神,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为解决西部地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对口支援工作。

5年来,中国特检院坚持深耕细作,匠心打造“中国特检”品质,精于业务、敢于担当、躬于实干。他们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综合运用项目援助、科技援助等多种形式,从特种设备检验、技术装备援助、事故应急支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对口帮扶工作。在中国特检院技术支持和项目合作下,新疆特检院首次跨入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检验的技术领域;将基于风险的埋地管道检验、成套石化装置RBI检验与评价等一系列国内先进检验检测与评价技术,在青海应用推广……

5年来,中国特检院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制度创新,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为西部地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引智引才,推广先进技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连续多年多次派出专家、技术人员前往青海、西藏、新疆开展培训、组织学习、交流经验,建成中亚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中国特检院青海技术中心、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中国特检院昌吉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机构,为从根本上促进西部地区特种设备检验工作全面发展夯实根基。

5年来,中国特检院坚定发展信念、凝聚奋进力量,紧抓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两条主线,建队伍、拓业务、强基础、提能力、严管理,与青海、西藏、新疆及全国其他兄弟单位合力奋进、聚焦发展,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援青:铮铮誓言彰显永恒初心

无论在昆仑山与阿尔金山的风口茫崖,还是在高寒缺氧、日照剧烈的德令哈,抑或是在干旱多风、温差悬殊的格尔木……恶劣的环境、缺氧的状态、危险的检验现场,都没有让中国特检院援青的检验员们退却。相反,每一次,他们都能克服重重困难,冲锋在前;每一次,他们都能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作战;每一次,他们都能用优良的作风、精湛的技术赢得客户信赖。

因为,这是精神使然,这是使命必达。“扎根高原,服务安全监察和本地企业,为提高青海省特种设备整体安全质量水平而努力奋斗”,这是刚刚进入青海,检验员们喊出的铮铮誓言。10多年来,他们将特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四特”精神,带上了高原,让它落地开花,茁壮成长,践行着当年的承诺。

自2012年以来,中国特检院以“援助西部,奉献高原”为理念,在青海省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检验检测及援助活动,并创造性地建立了援青特种设备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为保障当地特种设备安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检院(青海)压力管道新技术中心自进入青海省开展检验工作数年来,累计完成压力管道检验12701公里,基本已覆盖了青海省内全部压力管道的检验工作,同时,将基于风险的埋地管道检验、成套石化装置RBI检验与评价等一系列国内先进检验检测与评价技术,在青海应用推广。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统一安排部署下,由中国特检院牵头组织全国11家特检机构,奔赴青海、西藏和新疆三地,联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特种设备检验大会战。在援青特种设备检验大会战期间,共调动中国特检院等全国11家特检机构,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建援助工作队,克服高原反应和严寒天气困难,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协调推进,完成各类特种设备检验8683台套,服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269家,排查设备4904台,发现隐患9215处,按期完成了大会战各项工作任务。

2018年,中国特检院青海技术中心成立。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支100人左右的检验队伍,累计在青海省完成71593台(套)特种设备,以及14913千米压力管道的检验。

2019年,中国特检院与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共建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这是市场监管总局建立援青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青海省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着力推进高原能效测试建设的有效突破。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青海技术中心大力加强内部人员管理,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以在线办公、网上报检、网上审批、有针对性主动服务等形式,做到疫情防控和保障性检验两不误。疫情防控期间,青海技术中心累计完成24585台(套)特种设备的现场检验,累计减免检验费2020.44万元,惠及5050家企业。尤其是在强化事故分析研判、提升事故防控水平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实践。对今年西宁市“1.13”公交车站路面塌陷事故的技术分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特检院过硬的技术实力。事故发生后,受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委托,中国特检院立即组织压力管道部、材料研究所科研人员进行事故现场主供水管道断裂分析。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事实经过,对事故定性以及防止舆情蔓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进入青海的第一天开始,中国特检院就本着为当地监察提供技术支撑、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初心,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援青工作中,该院始终把抓好党建工作放在首位,抓党建与抓业务紧密结合,齐头并进。2018年青海技术中心成立以后,注重提高党员作风建设和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建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联学共建活动,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展现了特检人奉献高原的真挚情怀,展现了青海特种设备行业攻坚克难、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良好作风,也展现了当代特检人的青春魅力和精神面貌,赢得了用户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下一步,该院将充分利用青海技术中心、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的平台,切实做好融合,持续提升能力,积极拓展新服务领域。

援藏:实干笃行诠释铁军精神

高原上最缺的是氧气,最不缺的是精神。

2019年,西藏阿里地区狮泉河镇近2.5万名居民又度过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这其中,离不开中国特检院节能技术研究所、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技术人员们的辛勤付出。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阿里地区,测试人员们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各种不适,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两台燃煤电站锅炉的能效测试任务。测试人员专业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委托方和阿里地区市场监管局的高度赞扬。

作为今年中国特检院首批柔性技术援藏人员,锅炉部王磊需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作业环境中,轮番爬到标高80余米的两台锅炉顶部进行水压试验的现场监督。累了、喘了,歇一歇、缓一缓,继续干。

到达西藏特检所工作的当天,来不及休息,压力容器部的高广兴就与特检所的同事们进行了工作方面的详细交流。在之后的4个月援藏时间里,他先后奔赴多家企业开展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工作,并传授实用技能。

这只是“十三五”以来,中国特检院发挥技术作用,发扬铁军精神,援助西藏的一个个缩影。“十三五”期间,中国特检院根据西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工作实际需求及薄弱环节,在多个方面给予援助。

他们着眼技术、注重实践,帮助西藏地区加强检验检测工作薄弱环节能力提升,对重点检验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阿里电站锅炉能效测试工作是中国特检院完成的国内最高海拔燃煤电站锅炉的能效测试,也是高原(青海)能效测试实验室首次在青海省外开展高原锅炉能效测试工作。此次测试工作的顺利完成,为该院下一步开展高原能效测试评价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体现了中国特检院对阿里地区民生保障工程的大力支持。

他们授人以渔、授人以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西藏特检事业培养业务技术骨干。2016年,中国特检院组织游乐设施技术专家组到西藏特检所开展“组团式”技术援藏,开展游乐设施安全专题活动。他们对拉萨市游乐场所有在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对西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人员进行检验检测技术和日常安全监管重点的培训指导,并采用理论知识讲座、现场检验检测指导、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和交流。

在开展科研课题工作中,中国特检院工作组吸纳了西藏特检所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特别是帮助西藏特检所开展高原环境下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技术研究;他们还帮助西藏相关单位购置仪器装备,签订租赁协议,共享价格昂贵、使用率低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援助部分常用便携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

此外,中国特检院还协助西藏相关单位向总局特种设备局、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等相关单位,申请相关资质、资格,在监管体系建设、安全监察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社会责任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类似这样的技术帮扶、指导培训、现场教学等活动,中国特检院在西藏开展了很多次,其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相关单位的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今年,在疫情发生后,中国特检院援藏技术专家根据西藏市场监管局需求积极准备工作教案,克服高原反应、疫情防控等困难,不仅就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基础知识和相关法规标准等内容进行深入地技术讲解,还到电梯、场(厂)车等检验现场开展了实操培训和互动答疑,指导当地检验人员发现多处安全隐患,使当地检验人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熟悉了相关法规标准,具备了检验现场的业务能力。

中国特检院技术专家还与当地相关人员就该院在氨制冷装置风险评估、基于风险的安全阀校验等方面的特色技术及科研课题,开展了充分交流,为将来进一步深化援藏工作和发展科研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援疆:铿锵步履踏出奋进强音

漫漫黄沙,茫茫戈壁。入沙漠,烈日中天,烤得沙漠直冒烟;上高原,大风狂乱,夜晚似深秋。这是援疆特检人经常面对的环境。

登高爬低、昼夜不停,跟踪监测、连续作战,这是援疆检验员工作的常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总局援疆工作部署和要求,“十三五”期间,中国特检院根据新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工作实际需求及薄弱环节,在项目合作、机构建设、人才交流、经费支援等方面给予援助。

在项目合作方面,中国特检院瞄准新疆特检工作发展之需,狠下功夫,不断优化和完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系统建设。

从2011年起,在中国特检院的支持和帮助下,新疆特检院参与到新疆超临界电站锅炉的安装监督检验工作中。这标志着新疆特检院跨入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检验的技术领域,并对当时全国单台容量最大的锅炉进行了安装监督检验,填补了新疆特检院在该检验领域的空白,在新疆特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疆车用气瓶充装站新建项目多,储气井检验检测业务量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中国特检院与新疆特检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双方的共同参与下,检验范围覆盖南北疆,及时解决了储气井超期未检验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全疆储气井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期间,中国特检院危化品装备部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独山子石化公司等单位的多台常压储罐进行了常规检验检测,并实施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腐蚀状态进行分级,再选择腐蚀等级较高的储罐实施开罐罐底板漏磁检测。秉持着“四特”精神的传统作风,该院压力管道部驻疆人员通过“家庭式医生”的检验服务,及时发现管道存在的各类隐患,为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服务。近3年来,压力管道部在疆完成了近万公里管道检验与评价任务,消除大量安全隐患,保障了“国家能源生命线”的安全运行。在对新疆地区的大型游乐设施检验过程中,该院游乐设施部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根据实际情况从对口联系和协调机制、项目互通机制、技术互通机制“三个机制”入手,全方位开展大型游乐设施援助工作。

在机构建设方面,中国特检院立足新疆特检工作发展之本,深耕细作,持续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5年9月11日,中国特检院与原新疆质监局合作建设的中亚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和原质检总局援疆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致力于推动我国法规标准得到中亚各国的认可,服务我国产业特别是石油化工产业“走出去”,为中国-中亚战略新兴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一带一路”核心区新疆乃至中国-中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2019年与昌吉州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今年,中国特检院与昌吉特检所签署了检验检测业务合作协议,进一步细化了合作内容,以企业服务和风险防控为重点,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及检验能力,为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在人才交流方面,中国特检院夯实新疆特检工作发展之基,尽心竭力,不断推进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2016年6月,该院与新疆特检院的科研合作课题“独山子石化常压储罐完整性评价技术应用”通过项目验收。新疆特检院作为项目协作单位,参与了该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役新能源关键设备检测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中国特检院派专家赴新疆塔里木油田公司进行技术培训与交流,同时在深化超期服役压力容器、双金属复合管道检测、管道内检测等多方面,达成深化合作意向。

他们还选派专家赴新疆相关单位及有关企业开展咨询服务,分别举办了无损检测新技术及应用和电梯检验与在用电梯评估交流与探讨专题讲座,同时,与相关单位、检测机构、企业的120余名技术人员就检验检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法规和检验规范、科研工作、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疫情发生后,中国特检院在乌鲁木齐、库尔勒两个检验服务点总计完成131台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定期检验,协助企业完成824台长管拖车年度运行状况检查,援助企业76家,累计为企业减免检验费用107.5万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特种设备检验事业正处在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正处在市场监管体制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科技变革和体制改革两大挑战。中国特检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落实中央和总局援助工作精神,为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特种设备安全事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一是持续贯彻落实援青援藏援疆工作相关内容,不断推进援助工作向好向上;二是拓展援助形式,以人才援助为根本,通过选派干部、人才柔性援助等进行对口援助工作;三是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特种设备科研工作的扶持力度,深化科研领域合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本版照片由 栗世民 陈铭提供)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曲美家居欲引领一场新材料革命

  • “新时代骄傲”2020年度线上活动 ...

  • 中国汽车产销连续多年位于全球首位

  • 海南4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超过31 ...

  • 福建省龙海市金旺旺食品有限公司大胆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