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民生关切 加强监督管理
四川成都采取“6+1”模式全面打响“春雷行动2021”
□ 张 东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春雷行动2021”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据了解,自12月15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该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以“防疫治乱保安全、提质稳增促发展”为主题的“春雷行动2021”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切实守好冷链食品安全防线,维护元旦、春节“两节”市场秩序。
“春雷行动2021”包括国家部署的冷链物流疫情防控、知识产权“护航”、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四川省部署的特种设备安全排险除患、疫情防控用药械质量安全6个执法子行动,再加上成都市确定的保供稳价执法行动,共同构成“6+1”模式。
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以进口冷链食品为重点,一查冷库风险隐患,二查防控责任落实,重点检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三证明一报告”(即海关检疫证明、通关证明、消毒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三查物流运输消毒,四查追溯制度执行,五查场所环境卫生。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不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防控责任,不落实进货查验、消毒等主体责任,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票据不全冷链食品的,不落实追溯措施导致发现问题产品无法精准定位和溯源倒查的将依法依规严查重处。
为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护航”执法行动将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
“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执法行动将继续严格落实“五个紧盯”,紧盯生产加工环节开展专项治理,紧盯餐饮经营环节开展重点整治,紧盯集贸销售环节开展全面排查,紧盯网络交易环节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紧盯广告宣传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违法行为,斩断市场销售产业链。
在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排险除患执法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将紧盯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设备和重大风险,强化危险化学品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工贸行业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021年是成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关键一年,围绕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查处一批大要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违法食品,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形成有效震慑氛围,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重点开展对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或者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生产经营“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生产经营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污染物质超标或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经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收购、加工、经营病死畜禽,出售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疫情防控用药械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将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疫情防控用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开展检查整治,从严从快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规范药品经营使用秩序,严肃查处经营使用假冒伪劣和过期失效药品行为,加强疫苗配送单位和接种机构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坚持“线上”与“线下”联动,加大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网络交易监测力度,重点查处网络销售未经注册或者备案的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品,发布虚假疫情防控医疗器械产品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疫情防控用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定期开展监测数据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成都市自选的保供稳价执法行动,将以防疫物资供应、旅游、转供电等行业及民生市场消费为重点,加大价格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重点整治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政策未严格落实到位,旅游景区内明码标价不规范等问题,依法查处旅游景区捆绑收费、重复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代收电费行为,促使降价惠民政策的落实。对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商场等重点场所采取现场巡查、提醒告诫等方式强化经营者诚信意识,依法查处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要抓住“两节”、两会、3·15等重要时间节点,突出执法重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扩大行动声势,各区(县)局要强化责任担当,在执法、普法中,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经营者自律意识,把“春雷行动”变成属地政府重视、辖区百姓参与、社会整体关心的民心行动、暖心行动、放心行动,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场监管治理格局。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