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军 担当有为
——中国特检院青海技术中心发挥公益职能和专业优势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纪实
□ 吴占稳 本报记者 孙 圆
“扎根高原,服务安全监察和本地企业,为提高青海省特种设备整体安全质量水平而努力奋斗。”这是刚刚进入青海时,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特检院)的检验员们发出的铮铮誓言。10多年来,他们将特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四特”精神,带上了高原,让它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特检院青海技术中心的检验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安全、促发展,助复工、帮复产,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坚持“防疫、检验”两不误,奋斗在高原特种设备检验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年的承诺。
筑牢战斗堡垒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在青海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中国特检院党委高度重视,院领导精密筹划,在该院第十三党支部带领下,青海技术中心全体党员职工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投身高原特种设备安全事业。2月5日,中心迅速成立了疫情防疫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利用网络、电话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通过QQ群、微信群等网络方式,广泛宣传防控工作相关文件精神、防控方法、注意事项等,实现员工全覆盖。
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检验工作不掉线,青海技术中心成立了应急检验突击队,支部书记深入检验一线,监督工作流程,进行技术把关,及时指导解决发现的问题。
在全国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青海技术中心克服重重困难,立即组织起在青的检验人员6人,由党员带队,完成西宁市43台过街天桥电梯的安全检验,并免收检验费用;
在疫情传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医院,突击队检验人员主动请缨,为青海省疫情定点救治的第四人民医院7台电梯开展检验,全力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圆满完成防疫主战场医院的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
在凌晨3时的西宁街头,为保障西宁公交设备的安全使用,由党员带队,检验人员利用周末错峰、公交车停运时间,完成了13台压力容器的检验……
这些都是他们众多检验工作中的一个个缩影,也是高原特检人立足平凡岗位,用实际行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践行责任担当,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真实写照。
创新工作方式
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青海技术中心还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检验工作正常开展。中心结合实际,以“不见面”业务办理模式,利用电话咨询、网上报检、网上审批、邮寄报告等方式,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检验工作正常开展;针对涉及公共安全和疫情防控的医院、制药厂、超市和疫情防控产品生产等重点单位,制定专项检验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全体检验员奋力投身检验一线,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2020年2月和3月,共完成疫情防控重点单位220台电梯、151台锅炉、78台容器的现场检验;梳理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报检情况,按照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制定专门方案,提供远程技术咨询服务,对工作难点逐个击破,消除死角隐患。
为了确保偏远地区设备安全使用,青海技术中心还开启应急绿色通道,以解决企业问题为根本,组织技术骨干赴海西州、玉树州等偏远地区开展保障性检验工作,完成了37家使用单位232台设备的检验,紧接着,又完成海西州检验站建设任务,不断探索以集中检验、贴身式服务、网上报检等便捷措施,为海西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该中心以服务、保障为导向,坚持报检设备应检尽检的原则,开展现场检验工作,累计完成了19067台(套)特种设备的现场检验。
助力复工复产
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青海省内重点企事业单位设备安全运行,助力复工复产,受海西州、海东市、玉树州等地监察机构邀请,青海技术中心先后组织20余人次技术骨干,协助监察机构累计排查34家单位的430余台特种设备;为确保青海省春季开学,中心对区域内97所学校的338台特种设备检验情况进行梳理,克服区域分散、人员紧缺等困难,主动与校方联系,对即将到期的88台特种设备开展了现场检验;积极配合监察机构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投诉处理、技术支持等工作,协助制定整改方案,获得监察机构及使用单位的肯定。
同时,为促进青海省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监察人员技能提升,提高隐患自查能力,中心主动与青海省各级市场监管局沟通联系,制定培训计划,组织技术骨干,免费为西宁、海东等基层监察机构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提供10余场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的交流培训,参训人员共计600多人次。
疫情防控期间,青海技术中心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复工复产十条要求,实行降费减负政策,对业务范围区域内的所有特种设备检验收费减免50%,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累计减免检验费1727.32万元,惠及2851家企业的15671台(套)特种设备。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特检院青海技术中心坚持以党建促业务,充分发挥中国特检院的公益职能和中国特检人的专业技术优势,用实际行动履行保安全、促发展的承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