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 作
□ 汪代华
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弹窗广告好比网络世界的“牛皮癣”,无论你是在看新闻、刷视频还是上网课,抽奖弹窗、广告弹窗、色情诱导链接等都会随时跳出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弹窗广告仍然存在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成为增加安全风险、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并且,弹窗广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产业链。
(据1月21日《法治日报》)
互联网时代,浩瀚无边的虚拟空间成为商家热捧的广告热土和群雄逐鹿之地,网络广告应运而生。打开搜索引擎、网站,甚至视频,都会弹出各式各样的广告,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广告相比,互联网广告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投放也更加精准和个性化。但与此同时,多种多样的弹窗广告广泛存在于电脑网页、手机浏览器和各类App之中。令人忧虑的是,不仅弹窗还“霸屏”——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还有低俗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
弹窗广告像“牛皮癣”黏糊人,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这些不良信息成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戕害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对网上新生事物产生好奇心,有人在这些色情、低俗信息的误导下丧失理智,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智塑形的时期,他们更需获得额外的保护。让青少年远离色情网络内容,需要将青少年权益保护理念更新升级,更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自本世纪初起,很多国家纷纷加大对互联网涉色情内容的打击力度,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好的做法,尽快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统,不能让色情、赌博、暴力等抢占了孩子情感的阵地,同时,要依法对低俗弹窗广告进行清理和打击,为青少年营造干净的网络环境,让青少年远离色情信息,快乐健康成长。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