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网红”要“长红”,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是关键

2021-03-01 11:09:23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茶百道、一点点、COCO都可等奶茶店,发现存在从业人员未办健康证、后厨物品随意放置、原材料上没有标识、制作台脏乱等卫生安全问题。有网友感叹:“本以为只有小店才出问题,没想到这些知名品牌店也不靠谱,以后还能不能愉快地喝奶茶了?”

奶茶等新茶饮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新时尚,市场发展只有10年左右时间。美团点评发布的《新消费、新市场、新方向——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茶饮市场全面爆发,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数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的总规模达到4420亿元,其中,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预计2021年,新式茶饮门店将达55万家,消费者达3.65亿人,市场规模超过1100亿元。

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奶茶等新茶饮市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一些乱象。制作加工环境脏乱差、乱添加、虚假宣传等问题大量存在,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有媒体曾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关于餐饮场所销售现泡茶、果汁等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共发现不合格新茶饮119批次,不合格原因以微生物超标为主,其次是检出人工色素、甜味剂、防腐剂及营养指标不达标。比较知名的一个案例是,2019年7月,某媒体记者卧底甘茶度,发现存在员工用烂水果榨汁、徒手切水果等卫生安全问题。事件曝光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对甘茶度饮品店作出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罚款10万元的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但新茶饮市场的“老问题”仍难根除,甚至一些头部企业也成为监管黑名单上的常客。原因何在?在被查出问题后,上海几家奶茶店都给出了原因解释。有的说是“人手不足,新人培训不到位,卫生清理不及时”,有的说是“员工未养成卫生整洁习惯,食品原料等物品随意摆放”。这些解释都是就事说事,并未深挖到根上。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奶茶店对员工疏于管理,疏就疏在规章制度不完善。而这种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却是必然的。一方面,奶茶等新茶饮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市场门槛不高,资本进入缺少限制,致使经营企业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该市场一些头部品牌规模扩张多采取加盟模式,这种模式虽占有市场速度快,但也有非常明显的弊端,即品牌方对加盟店管控能力较弱,而加盟店也缺少维护品牌声誉的动力,容易导致放松对生产过程和员工行为的管理,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当然,新茶饮市场顽疾难除,也与该市场相关法规标准不完善有关。虽然奶茶等新茶饮也属于饮料,企业门店应按照我国现行饮料相关法规标准规定生产制作,但新茶饮不同于瓶装饮料,它们多为现场制作,产品外包装上没有任何原配料及营养标签信息。市场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一些奶茶店工作人员在加工奶茶时,既不知道配料成分有多少种,也不了解每种配料具体达到多少比例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只是凭着个人感觉和顾客喜好,“像做菜一样”添加配料,没有任何定量标准。这种随性随手的加工作业,难免“加”出问题,“作”下隐患。

新茶饮市场能够快速火起来,说明它契合了新型消费需求,但相关企业要想从“网红”变成“长红”,还得打好质量基础,守牢安全底线,否则,就会被消费者抛弃,速生换来速灭。这就提醒新茶饮企业要把眼光放长远,对企业发展作战略谋划,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安全管控。政府监管部门要尽快完善法规标准,加强监管,让新茶饮行业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 ...

  • 浙南茶叶市场的绿茶交易区

  •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 ...

  •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市 ...

  • 抗疫鏊战急 “贝马”自扬蹄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