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昊
会计兼职代购,老师兼职外卖,白天单位上班,晚上车上代驾……如今,新兴职业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这些人被称为“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
(据3月4日《中国青年报》)
“两栖青年”顾名思义,就好像两栖动物一般,具有多方面的生存技能。他们有着共同的特质:一来,平时都有固定工作,有的还是国企、事业单位员工;二来,他们都有多项技能,拥有“好几把刷子”,这些技能既是能力,也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所在;三来,从事的兼职大多为新兴职业,诸如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网评达人等等。
“两栖青年”与“斜杠青年”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品质。比如,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愿意学习新兴事物,具有创新精神。有的不满足于工作,希望通过不同的职业体验,提升自己多方面能力,还有的从事的兼职内容,以帮助他人为目的,具有公益属性。大部分“两栖青年”在兼职中不仅补贴了家用,还让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实现,有的人甚至将兼职越做越大,反客为主成为主业。
此外,职业竞争、职场焦虑也让年轻人不得不做多手准备。诸如,房贷、车贷及高端消费的压力,让年轻人不得不用兼职收入来保持消费水平。一些企业“996”“007”的高强度工作,以及相关的优胜劣汰、末位淘汰等竞争模式,让“打工人”们不得不为将来多做打算。据一项调查显示,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此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这也难怪,“两栖青年”及准“两栖青年”的占比如此之高。
事实上,过度“两栖”、不当“两栖”,都不利于“打工人”成长,甚至还可能造成“两失”——失去工作、失去健康。一方面,多重身份、多个职业,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更多时间,会让身心负担加重。如果不能平衡好主要工作与兼职之间的用时用力关系,难免影响主业,最终可能造成失业。另一方面,虽能平衡主业与兼职,但也有可能透支身体,造成身心疲惫,甚至引发身体和心理上的多重疾病,近年来年轻职场人猝死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两栖青年”并非新事物,也并非青年专属。有的青年不只“两栖”,在主业之外还从事好几项工作。这种多元化的职业体验,是当下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映射,也是年轻人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积极作为,需要合理引导,充分保护。
一方面,对于新型劳动模式,应及时调整规范其薪资薪酬、医疗社保等方面制度,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匹配新兴职业特点。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职业规划和引导。对于企业而言,不妨向内挖掘年轻人潜力,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在企业内部施展才艺。对于社会而言,就业指导部门不妨提供职业规划、职业教育,帮助他们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方向,避免走入职业盲区。
当然,回过头来,我们还得思考,一些主业为何吸引不了年轻人,又为何一些副业成不了主业?如何让兴趣也能成为养家糊口的主业,或者说如何真正把爱好与职业相匹配?这些问题还需要教育、企业、社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打破职业鸿沟,消弭就业歧视,增加保障力度,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鼓励年轻人大胆闯、大胆试,方能让年轻人发挥更大潜力,创造更好未来。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