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在商场买到定量包装商品后,你会不会称一称、数一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要小心了。据媒体报道,一位消费者在一家超市购买某品牌标称为200张的纸抽,发现实际只有166张,于是她向当地消协投诉。消协联系到商家进行沟通,商家解释,定量包装商品一般都会有误差,数量上多点少点都是正常的事,消费者不必太在意。最终,在消协的调解下,商家同意补偿该消费者一盒纸抽。
尽管商家补偿了消费者,但其对定量包装存在误差的解释是错误的,让消费者“不必太在意”的态度更有问题。现实生活中,许多定量包装商品的确如该商家所言,实际的量(重量、长度、数量)与标称的量存在一定出入,或者多一点,或者少一点,但误差是有限量标准的,不能差太多。多一点当然没问题,若少了,超过国家法规标准规定限量值,就要被处罚。
根据计量技术规范《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关于净含量与允许短缺量的相关规定,质量或体积定量包装商品标注净含量(Q)在500~1000克(或毫升)范围的,允许短缺量(T)小于15克(或毫升)。按百分比算,允许短缺量应小于Q的1.5%。像纸抽这种计数定量的包装商品,其允许短缺量也是有相应范围的,根据上述规则,Q≤50的,不允许出现短缺量,Q>50的,允许短缺量应小于Q的1%。文首那位消费者所买纸抽实际数量少了34张,短缺量为Q的17%,远超了国家规定所允许短缺量的值。
既然国家计量规范有允许短缺量这一说,那么对待定量包装商品出现不足量问题就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定量包装产品出现定量偏差,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一般来讲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由测量设备本身不够准确引起误差,这个是无解的,因为这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准确;二是测量方法不够完善,不管是称重法、体积法,任何计量方法本身都有缺陷;三是测量值受环境影响,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变化会反映到计量结果上;四是测量人员存在问题,业务素质、实践经验及操作时的状态等,都会对计量值产生影响。
有上面几个方面的原因在,定量包装商品定量不准确就可以理解了。然而,这绝不能成为商家推卸责任的借口。我们知道,偏差之偏,正常情况下有往里偏,就有往外偏,若定量包装商品只往一个方向偏,即只会减量,那就不正常了。减的量在国家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这没什么说的,但超出了范围,一定是商家故意做了手脚,就是失信之举。别小看那不太明显的计量偏差,所谓聚沙成丘,小钱多了久了就攒成大钱。比如,媒体曾报道一起食品企业计量作弊案件,监管部门在该企业生产现场对其25千克包装产品进行抽查时发现,单袋定量均存在负偏差,平均少200克。该企业日产量达200吨,如此算来,一天就少装1600千克,按4元/千克计,一年下来该企业就会凭此偏差牟利达200万元。
对于定量偏差问题,客观因素方面的不足当然要解决,但它们对市场发展及消费者权益的影响并不大,也并不急迫。毕竟,这有赖于人类整体科技的进步,而那些商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制造的偏差,才是影响最大也急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完善计量法律法规标准,不断加强市场管理。要求并监督企业严格实行定量包装商品进货验收制度,设立专用计量器具,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基础台账,对验收不合格的定量包装商品一律不准上柜台。对进货把关意识不强、计量违法行为严重的依法予以查处。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让广大消费者都关注定量包装商品,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商家才不敢动私心,不敢违心偏心,而定量偏差问题也才会越来越少。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