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亟须治理

2021-04-19 11:19:18 中国质量报


□ 杨玉龙

数字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了花钱购买艺术作品版权。但在数字音乐领域出现一个奇特现象:同一个用户重复花钱购买同一个作品,重复频率从数十次到数十万次不等,也就是说,如果花2元钱可以购买并听一首歌的话,有的消费者在一首歌上花了几十万元。

(据4月17日新华社客户端) 

消费者在一首歌上花了几十万元,从记者的调查来看,一方面是“粉丝”非理性消费,另一方面,音乐App也在煽风点火,诱导重复消费。具体来看,是在一些音乐类App上,消费者在花钱购买版权后,音乐可以播放,但付费的界面仍在。不仅如此,页面上还根据重复购买的数量多少列出冠、亚、季军榜单……

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无外乎是为了利益,不理智的“粉丝”很可能对此趋之若鹜。比如,据记者调查,会重复购买的人群里,“粉丝”占大多数,而他们的出发点是通过购买来提高偶像的作品销量。音乐App所看中的正是这种“氪金”行为,助推非理性式的“打榜”,甚至一些歌曲的付费菜单里,在数量一栏下给出了“520”“1314”等默认选项等。

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虽满足了一些特殊群体的需要,但“吃相”太难看。正如专家表示,音乐App利用“粉丝”的“打榜”心态而重复购买专辑所获得的利益,属于不正当收益,更值得警惕的是,其可能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比如,会导致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群体参与不理智的“打榜”行为。

对于上述现象,一方面需要粉丝理智消费,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进行有效规制。此次新华社就点名了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对此,既需要相关企业正视自身的行为,对诱导重复消费行为进行反思与改进,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积极跟进,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App给予有效惩治,不能纵容其在偏路上越走越远。

总而言之,音乐App诱导重复消费,彻底暴露出相关企业“逐利”本性,丧失了应有的社会担当。企业不管推出什么样的营销模式,都要依法诚信文明,更需恪守道德底线。诱导重复消费是肥了自己,但却在收割“粉丝”,不仅是对普通消费者的不负责任,更是在干扰市场。因此,对此类现象不能纵容,很有必要综合施治,同时企业也需强化自律。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推进互联网合规经营需要“白纸黑字” ...

  • 山东省援建新疆喀什(山东水发)现代 ...

  • 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高铁 ...

  • 深圳市龙华区实施质量强区战略纪实

  •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积极优化民营经济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