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芯”更放心
广西梧州依托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筑牢用“气”安全防线
编者按
截至2020年底,全国在用气瓶约1.79亿只,其中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液化石油气瓶超过1.5亿只,保障气瓶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大问题。但一些不法之徒竟敢将本应报废的液化石油气瓶翻新后销售、充装使用,“黑气瓶”造成极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印发《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方案》,决定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翻新“黑气瓶”等违法行为。近年来,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保障气瓶安全进行了大量探索,他们运用平台思维和共享思维开发“小黄瓶”,用“小黄瓶”挤掉了“黑气瓶”,得到了当地群众和业者的肯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本报特刊发这篇报道予以介绍,希望能对各地保障气瓶安全有所启发。
□ 薛守训
现在,不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从事餐饮生意的业主,更多了一份“安全感”,他们纷纷表示,“以前收档都担心没有关煤气,现在的气阀不会漏气,放心很多。”和这些经营业主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广大的梧州市民。在梧州市市场监管局从事多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梁焕坤也由衷感慨:“再也不用担心来路不明、斤两不够的气瓶了。”
统一的“黄皮肤”,随身带着“二维码”,这就是让梧州市民安心放心的、被称为“小黄瓶”的可共享智能液化石油气瓶。它背后依托的,是强大的梧州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成隐忧:“黑气瓶”监管难风险大
“气瓶‘黑窝点’隐匿在市郊偏僻处,且充气时间不固定,要端掉窝点,以前甚至要半夜跑到山旮旯去埋伏,蹲守一整天也不一定能‘人赃并获’。要截获从外地运来的‘黑气瓶’,难度就更大了。”梁焕坤说。据业内人士测算,广西全区现有液化气瓶达1200万只,若气瓶超服役期使用,或误用了“黑气瓶”,安全隐患极大。
经营煲仔饭生意的店老板宇仔介绍,由于天然气管道接入成本较高,他这种小本经营的饮食店一般还是会选择使用瓶装气。“旧式液化气瓶只要稍有不慎忘记关掉阀门,就会造成漏气事故。”这种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据有关部门统计,2020年12月起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广西全区累计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70起,导致90人住院治疗,多人死亡。
如何让“黑气瓶”无处藏身、及时查缴,成为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课题。
出实招:“小黄瓶”有身份保障多
“通过这个App,我们就可以看得到辖区内气瓶流通和使用的实况。”梧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针对行业痛点、监管难点,梧州市政府与数字广西集团共同打造了梧州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并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启用,从而有效推动瓶装液化石油气流通的全流程、实名制、可追溯、多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启用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共享气瓶(也称“小黄瓶”)34万余只,累计充装150万次,覆盖民众220万人。
近日,梁焕坤与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一起来到该市新海气站。梁焕坤指着不远处的智能电子灌装秤说道:“在参与这个气瓶安全追溯系统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要同步改造气瓶,让‘黑气瓶’断粮断源,让‘小黄瓶’留在产地。”只有正规的气站才有充装“小黄瓶”的智能电子灌装秤设备,而且通过气瓶登记、枪瓶匹配充装、自动报检等一系列措施,才能有效杜绝非法经营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属地监管,每个地区的充气枪与气瓶阀系统设计均有所不同。“好比你拿梧州的‘小黄瓶’到别的地方,就肯定充不了。”梁焕坤说。
“小黄瓶”配备二维码标签和内置芯片,实现一瓶一码、做到一瓶一档,使每只气瓶具有“电子身份证”,监管部门通过扫码即可查找该钢瓶充装、使用、检测、出厂日期、报废日期等信息,实现气瓶的安全可追溯管理。广大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一目了然了解气瓶安全信息,确保居家安全、公众安全。去年开始使用“小黄瓶”的宇仔,惊喜地发现,“小黄瓶”不仅有专人配送,而且会在安装时进行检查。“听说现在的气阀不会漏气,放心很多。”宇仔笑着说道。宇仔所说的阀门,是“小黄瓶”独有的智能自闭阀。判断阀门是否拧紧,可以用洗洁精水擦拭的方法:若无泡沫产生,即可判断没有泄露。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只需缴纳押金,即可免费使用到合格、安全的“小黄瓶”,其间无须再承担气瓶的使用费、折旧费、检测费等,切实减轻了用户的经济负担。此外,梧州市城投运营集团作为共享气瓶产权人,为每个气瓶购买了气瓶意外伤害保险,让用户多了一重保障。
为整顿旧瓶回收价格不一的乱象,目前,“共享气瓶”项目参与各方与梧州市多家液化石油气公司已经协商一致,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旧气瓶回收价格层级,重新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评估旧气瓶价格,并要求气站门市部统一参照新的评估价格对旧气瓶进行回收。
促发展:大平台破难题筑防线
通过让气瓶“明来路、知去向、守原地”,不但解决了气瓶超期服役带来的隐患,查缴“黑气瓶”也相对容易多了。在统一了充气站改造、“小黄瓶”外观、芯片植入的基础上,梧州市整合了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监督等6个部门力量,建立起梧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打非治违快速反应联动机制。自梧州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建立至今,全市取缔非法经营燃气黑窝点53处,查扣燃气钢化瓶6833个,进一步筑牢了用气安全防线。
平台建立并非一日之功。为防止气瓶类产品违规充装,杜绝超期未检、报废不合格气瓶产品在市场流通等情况发生,自2019年7月起,梧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液化气气瓶智慧监管,多次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检院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并结合区内液化气钢瓶行业实际,接入广西气瓶安全监管追溯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启用后,全市约80万个液化气钢瓶全生命周期数据被纳入平台大数据管理,实现液化气钢瓶生产、充装、流通、使用、检验、报废等全程智能化、数字化可追溯。此外,对于平台监测到的已达报废年限的液化气钢瓶,还可由广西液化气钢瓶指定报废点进行旧瓶折价换新、在线带码销毁,预计3年内可回收全市46万个报废液化气钢瓶。
在使用气更安全的同时,梧州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还有力推动了行业发展。梧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从降低市民成本上看,平台后期将引入滴滴送气体系,用户可以直接在平台下单,企业直接配送,减少中间配送环节,降低居民用气成本。从行业发展情况看,气瓶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依托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精准掌握液化石油气行业的零售额和批发额,可有效杜绝偷税漏税行为。同时,平台通过整合广西钢瓶生产制造厂,实现生产制造与智慧管理深度融合,将有效带动地方传统制造企业向“生产-检测-注册-流通-报废”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制造企业转型发展。预计共享模式全区全面铺开后,可带动至少约500万个钢瓶生产,直接带动投资9亿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