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标准引领 推动创新提升 奋力追赶超越
——陕西标准化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综述
□ 马生学 王 迁 本报记者 王 梅
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陕西省政府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重点产业技术标准达到国内先进、西部领先水平,部分优势产业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社会的生产效能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标准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强化标准建设,加强部门联动,推动标准化实施,增强辐射带动,全方位提升陕西发展质量。
站在新起点,回望过去,陕西标准化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奋力追赶超越迈出了坚实步伐——
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4项,位列全国前列,抢抓了行业发展制高点,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率先开展省级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标准化试点,形成了更加科学的省级地方标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了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率先开展国家级实景演出标准化试点,复制推广,推进了文化建设。
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开展服务业、养老标准化试点,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支撑。
承担国家级党建标准化及省级标准化试点,助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新时代的陕西,在奋力追赶超越的进程中,抢抓机遇,凸显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再次成为我国通向中亚、中东和欧洲的重要门户,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经贸往来;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煤制烯烃、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套装置先后在陕投运,煤间接液化等一批世界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化;作为科技创新基地,陕西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九、西部第一,航空航天、3D打印、5G移动通信等技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
面对“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聚焦关键、突出重点,依靠标准硬约束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发展释放更多资源和空间;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提高标准一致性;鼓励企业做标准领跑者,创造更多优质供给,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更加注重运用标准化这一手段,促进政府管理更加科学和市场监管更加规范有序,提高政府效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更有质量的全面提升。
陕汽现代化的车身组装厂
谱标准之音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陕西省标准化工作坚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紧盯科技创新、优势产业、重大项目、资源禀赋,集中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做到协同推进、共同发力。
陕西布局成立信息安全、检验检测、增材制造等37个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为全省产业发展培育“新引擎”;
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为聚焦落实陕西“3+X”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新举措”;
全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标准提升,制定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地方标准68项,为全省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秉持“现代农业看杨凌”的使命担当,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旱区农业),总结形成现代农业标准化“新模式”,被国务院评为成效突出案例在全国推广;
坚持以“旅游为体、文化为魂、标准为矛、专利为盾”工作思路,探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延安保育院”实景演艺、太白山生态旅游等一大批标准化试点成为陕西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全力推进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建设,扎实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陕西在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信息平台上发布对标技术方案307个,占全国数量的10.16%,全省864家企业参与对标活动并公布对标结果3984个。西安市182家企业在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信息平台上编制并发布对标技术方案248项,位列全国第一;公示对标结果2884项,位列全国第四。企业的引领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树立“新风向”。
架标准之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陕西省标准化工作自觉置身于更高的坐标系,用开放谋求工作的目标路径,用开放获取发展的不竭动力。
陕西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54项,以西电捷通、中航富士达、西安高压电气研究院、西安电炉研究所为代表的诸多陕西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标准对外输出的中坚力量;
中亚标准化(陕西)研究中心批筹成立,中心建设的中亚标准化资源库,实现5万余项中亚国家标准题库在线查询;
以优化陕西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出台《加快推进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研制发布政务服务省级地方标准7项,培育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13个。
编制印发《陕西省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推动中国标准海外应用、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助力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标准化服务发展能力、强化政策保障6个方面,明晰任务、压实责任;
举办丝绸之路质量标准国际论坛、第二届“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合作论坛,邀请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来陕调研,陕西标准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主动联合西部六个省份共同成立“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发布《西部特色产品 枸杞》等4项联盟标准,为西部特色农产品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陕西宝鸡陇县国家级奶山羊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执标准之笔绘制生态环境“工笔画”
陕西标准化工作在更高层面上发挥标准化的引领、规制、支撑作用,不断织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红线”“底线”。
陕西先后布局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领域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行业部门标准管理;研究制定《陕西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印发实施《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等环保领域省级地方标准37项,为全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扎实开展《陕西省山川秀美系列标准》实施效益综合评价研究,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全省生态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围绕城市供排水、雨水收集利用等重点领域,制定发布《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层施工技术规范》等10项系列地方标准,有力提升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质量和品质;
高水平实施天元化工、北元化工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探索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筑标准之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陕西省标准化工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决胜脱贫攻坚“重任”、全力应对疫情防控“大考”、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努力实现标准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服务社会。
该省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用品标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标准”专题数据库,收录相关信息776项,集中发布疫情防控产品国家标准外文版清单、防控标准信息、产品标准比对结果,增设标准咨询专线、网络通道,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重点领域,制定服务标准体系,累计发布省级地方标准188项,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192个,为促进群众享受均衡优质、公平普惠的服务提供重要参考。
围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技术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研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 柞水木耳》地方标准,为促进特色农产品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证,让当地特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聚宝盆”。
开展安康市宁陕县全域旅游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当地旅游业服务质量提档升级。宁陕县年旅游综合收入和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2%,旅游新增就业占比2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0%通过参与旅游业实现脱贫,试点项目的减贫效益不断显现。
聚力眉县齐峰果业标准化试点建设,通过推广实施“合作社+果农+标准化”运营模式,帮助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等手段,有力推动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齐峰果业标准模式引领下,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两万余公顷,产值近40亿元,农民投入产出比达1:4.03,眉县猕猴桃品牌价值超百亿元。
全力推进千阳县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千阳县走出了“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标准品牌创新、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千阳模式,让千阳苹果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按照“标准引领、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制定发布19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综合治理省级地方标准,选拔培育68个省级美丽乡村、2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安康市平利县、榆林市赵家峁村、西乡县五丰社区、大荔县畅家村等一大批村貌新、民风正、产业兴的新农村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树立了标杆。
用标准之器引领党建工作“规范化”
陕西标准化工作与全省基层党建实际相结合,创新思路、立足规范,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基层党员更加有为、基层党组织更加有力、基层党建工作更加有效。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组织部共同起草制定《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试行)》,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场所建设”7个方面对村级党组织建设设立标准,全面规范;
举办全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全面部署启动基层党建“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
截至目前,陕西共承担国家级党建标准化试点1个,开展省级标准化试点216个。
新征程新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陕西省标准化工作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