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高名自远
——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品牌建设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王 越
“品”高名自远,风正一帆悬。5月10日第五个中国品牌日,“2021中国品牌价值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发布了中国地级市品牌榜单,广东省佛山市位列第二名。
摘得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榜眼”,佛山市可谓实至名归。近年来,佛山市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确立了以区域品牌为龙头,涵盖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建设工作思路。
从个体到行业,从区域到全域,殊荣之下,是佛山市多年如一日对品牌的耕耘和培植。作为品牌建设工作的主力军——佛山市市场监管局近年来始终坚定不移地狠抓企业个体品牌建设、产业行业品牌建设、区域发展品牌建设……以此提升“佛山制造”质量,传播“佛山制造”品牌,将打造中国品牌之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个体品牌:佛山制造的“微血管”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夯实品牌发展基础。佛山市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引导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品牌建设。针对中小型企业,佛山市先后举办了品牌战略、质量管理标准化、先进管理方法、质量文化、首席质量官等集中培训班70多期,免费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3000余人次,还邀请质量管理专家到300多家企业开展“质量义诊”,现场对企业管理、名牌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完善质量激励机制,营造品牌建设氛围。多年来,佛山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制定实施品牌战略规划,鼓励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培育和推动企业争创国家、广东省政府质量奖,还创新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机制,组织第三方机构按照先进的标准,从领导、创新、质量、品牌、效益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科学评价。
加强质量工作创新,形成品牌地方特色。佛山市着力培育和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势企业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将一大批中小企业培育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已连续4年组织开展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认定工作,累计认定598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创新开展“佛山标准”产品认定工作。佛山市以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为标杆,从标准水平、质量可靠、科技创新、品牌知名等维度,建立“佛山标准”产品评价体系,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佛山标准”产品,实现“优标优质优价”。
如今,在产品品牌方面,佛山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3件,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总量44万件,位居广东省前列;拥有广东省名牌产品580个,占全省总数的26.1%,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共有11家企业累计18个产品获得“广东优质”品牌认证,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企业品牌方面,佛山市共有4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3家企业获得“广东省政府质量奖”,30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151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数量均居广东省第一。
区域品牌:佛山发展的“主动脉”
如果说一个个企业个体是佛山品牌“微血管”的话,那么区域品牌无异于是佛山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区域品牌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是带动产业集群走上全面优化的有效途径。
在佛山市,10大优势产业集群、38个“广东省特色产业专业镇”以及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发展到高端的表现就是形成区域品牌。
结合产业特色开展区域品牌培育,提升区域品牌价值。佛山市市场监管局根据特色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通过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行业细分龙头企业等举措,对该市陶瓷、铝型材、不锈钢、纺织、水暖卫浴、机械装备、LED照明等15个优势产业聚集区开展品牌培育工作,着力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佛山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佛山市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扶持办法》《佛山市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佛山市商标品牌战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佛山市商标品牌战略资金扶持办法》《佛山市商标国际注册资助办法》等一大批品牌扶持政策,全市各级财政每年累计投入质量品牌扶持资金约3亿元。
从量变到质变,内外因叠出“加速度”。通过开展“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活动,佛山市极大提升了区域品牌竞争力,亮出了一张张“佛山制造”的名片。
目前,佛山市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3个,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其中,佛山陶瓷、南海铝材、张槎针织、南海半导体照明、盐步内衣、佛山电源、三水陶机、高明人造革、南海西樵面料9个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总和达1280亿元。佛山区域品牌广为人知、深受信赖,“佛山制造”已走进千家万户。在中国,只要有“家”的地方,总会有“佛山制造”的产品。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