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六一儿童节将至,玩具市场开始火起来。水晶泥、巴克球、水弹枪等新奇网红玩具备受推崇。然而,不少玩具以外观炫酷、功能奇特为卖点,一时抓人眼球,却隐藏安全风险。
前不久,央视记者对在中小学生中很流行的一种名为“假水”的玩具进行调查,发现这类玩具多为“三无”产品,而随意采购9款14批次样品送到检测机构测试,结果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硼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误食或通过伤口等进入体内,会出现全身发红、昏迷、脱水等症状,并直接对生殖系统、肝肾功能造成损害,超过一定剂量可致人死亡。
事实上,除了类似“假水”玩具这种含有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之外,儿童玩具产品可能造成的健康安全风险还有很多,归纳起来,检测常见风险有机械物理安全性能风险、燃烧安全性能风险、化学安全性能风险、电安全性能风险等4类。正是基于儿童玩具产品可能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种种风险,以2007年7月24日颁布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为标志,我国开始建立儿童玩具召回制度。随着该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在保护儿童健康安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完善政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多次开展儿童用品质量提升行动,将监管利剑斩向包括伪劣玩具在内的问题儿童用品。儿童玩具安全标准也不断完善,目前已在一些通用标准中专门针对儿童玩具作了特殊规定。
不过,从近些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儿童玩具产品的抽查情况看,该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仍不能疏忽大意,需要不断加强监管。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家长对儿童玩具产品存在认识误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儿童玩具产品关注度较低,缺少在玩具产品质量与孩子健康安全之间建立关联的敏感性。调查发现,家长们大都有从众心理,对市面流行的网红玩具很少进行科学分析判断,不管适不适合孩子玩,只要看见别人家孩子有,就要买。家长不加鉴别地买买买,到手的玩具产品若存在问题,既有可能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也有可能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比如,市场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带有恐怖、搞怪、整蛊等特色的另类玩具,这类玩具并不适合生理、心理都处于不稳定期的儿童。如果儿童长期沉迷于此类玩具,或常被此类玩具整蛊,会造成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影响其成长发育甚至成年后的心理健康。
目前市场上许多网红玩具都追求新奇,但这种“新奇”对于儿童成长而言往往带有负面性。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加强对玩具市场的监管,但一些不良玩具并未如人们期待的那样从市场上消失,而是按下葫芦又起瓢,变换花样一再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前面提到的家长重视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虽然对玩具的生产和销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但仅局限在质量和安全层面,对玩具所承载的精神内容却没有相关标准和法规来规范,这就使得相关部门在查处此类危害儿童心理健康的玩具时缺乏依据,不好把握尺度。
儿童玩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症结不在儿童,而在于生产、监管和(为儿童)购买玩具的成人。不管是已经形成法律制度的召回,还是将来可能针对不良玩具建立玩具分级制度,这仅是解决儿童玩具市场的监管依据问题,这个市场要想从根本上得到净化和规范,还有赖于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严格监管。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应该加强自律意识,为儿童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玩具产品。而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也要改变观念,做到科学、正确地认识、教育培养孩子的同时,还要科学正确地认识、购买玩具。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