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质量是“盯”出来的

2021-05-24 10:37:07 中国质量报

编者按


大江奔流,日月经天。今年,扬子江药业迎来了建厂50周年。

从当年长江畔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镇办小厂起步,到成长为中国制药行业龙头企业,并开启国际化发展步伐,50年来,扬子江药业不忘初心,坚持不懈地实干和创新,成为中国制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一过程中,扬子江人对药品质量和安全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以国际化视野持续追求卓越质量,在促进企业高速高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质量奠基,匠心领航。扬子江药业成功塑造了“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的质量文化。其精心打造的以“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为使命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不仅把好了药品质量关、安全关,而且还于2020年5月上升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基于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旗下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成功问鼎2021年EFQM全球奖(原欧洲质量奖)。

为了坚守和提高质量,在扬子江药业常年活跃着100多个QC小组,他们瞄准先进标准,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质量攻关,目的只有一个:让患者用上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的放心药。他们用行动书写了扬子江药业对质量追求不懈怠、不放弃的感人故事,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精于质量的工匠形象。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展现这些质量故事以及基层员工的风采,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扬子江药业质量巡礼”专栏,分享其成功经验及做法。

□ 徐容容

“注意系统对接情况,中途有异常及时汇报。”深夜,一身疲惫的扬子江药业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主任李国学回到家中,仍不忘在管理群一句接一句地询问设备验证情况。

李国学的每一天都是工作日,每一个小时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哪怕在夜里,他也会每隔一段时间翻看各个班组的群消息,了解工作进展。

冻干粉针制剂比普通注射剂对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凭借多年经验,李国学认为“盯”是最好的质量管理办法:对问题多发岗位蹲点盯人员、在关键岗位重点盯设备。而盯现场则成为他的管理重点。

李国学刚接管冻干粉针制剂车间时,恰巧这里试点智能项目到了验证阶段,因为初次接触不了解,李国学就把目光盯向设备厂家,因为疫情原因,只能借助远程指导,先看演示再到现场落实。为了不影响复产计划,他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工作,丝毫不敢松懈。

只要是李国学盯上的项目,再难都不是问题。为了保障韦迪(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集采供货,李国学大胆提出将胶塞和铝盖灭菌次数由两次降为一次。为了验证此法的可行性,他翻阅大量资料文献,着手组建小试攻关,并积极联系厂家调试、与QA(质量保证)反复比对清洁效果,最终使韦迪日产量由6万瓶增至13.2万瓶,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现场盯久了,李国学发现很多难“断根”的重复性问题,缘于员工不重视,在生产过程中忽略小细节,导致SOP(标准作业程序)执行不到位。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不仅要求把岗位应知应会基本技能张贴到相应岗位上,还经常在生产现场向员工讲解关键设备操作原理和注意事项,让每个人充分掌握其风险性和重要性。这些努力,使得员工开始主动承担责任,减少了停机时间,保证了设备最佳运行状态。

目前,冻干粉针剂2号车间没有发生一起人为责任偏差,也无投诉,并因此在扬子江药业举办的外观质量竞赛中一举夺冠。“药品质量在于生产过程的把控,盯紧现场,就不会出大差错。”李国学谦虚地分享心得。

盯好眼前,更要放眼未来。李国学常说:“做好计划管理,把可能的因素放到前面。”凡涉及车间攻关和验证,他都会提前2-3个月进行安排布局,留出足够调试时间解决问题,以便顺利生产。目前,李国学已预先完成包装产线整合和同剂型车间人员资质通用,为同规格产品转产本车间做足了准备。

《中国质量报》【扬子江药业质量巡礼】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山东荣成沿海进入收获海带的季节

  • 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朔州 ...

  • 长江江西段发现有记录以来最大国家二 ...

  • 营养要均衡!2-5岁学龄前儿童膳食 ...

  • 舌尖上的美味——侗族鱼冻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