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助力企业质量提升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质量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 张 勇 本报记者 蔡美萍
5月7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因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海门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享誉海内外的纺织工业基地。特别是近年来,海门充分发挥轻纺产业的先发优势,深化贸易改革试点,纺织产业集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家用纺织品专业市场。
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一些个体工商户仍存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了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影响了整个家纺市场的质量环境,加快推动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7年9月,海门以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和周边地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提升为重点,探索成立家纺质量合作社,在品牌发展、标准制定、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社员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推动家纺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提升。
据悉,海门区的“家纺质量合作社”模式是“三个一”工作模式:一是建立一整套制度流程。制定出台了《海门区家纺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发布《质量合作社公约》,签署《质量承诺》,印发《社员手册》,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激发企业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二是坚持一盘棋系统管理。将质量管理、标准制定、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项目和质量合作社建设有机整合,形成互动和叠加效应。实施“一站式”服务、实施“六统一”管理:统一产品标准和标识,统一产品检验检测,统一建立首席质量官(规上企业)或质量专员(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统一建立质量信用体系,统一品牌发展建设,统一执法监督。三是完善一系列保障措施。在资金支持上,将“质量合作社检验检测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2020年区财政投入检验检测、质量奖励经费350万元,累计为社员企业免费检测1213批次。
海门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合作社各项工作。在服务指导上,每半年召开家纺质量合作社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质量合作社“六统一”工作的落实推进,每月开展质量、标准化知识培训,使小微企业能准确依据标准组织生产,开展现场辅导,实现现场管理上台阶。在执法检查上,家纺质量合作社成立以来,加大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效打击。共查处床上用品违法案件232件,移送公安15件。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先后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等称号。在多元联动上,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协会、品牌企业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精准施策,对症施药,确保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在专利培育上,建立质量导向的专利产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纽带创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近3年家纺专利累计授权量达1836件,其中2020年家纺专利授权量306件。
3年多来,家纺质量合作社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为“5个提升”。一是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合作社为社员免费开展原辅材料和成品质量检验检测,针对家纺企业的产品标识标注不合格率较高的现象,提供符合国标的标签内容样板,促使标签合格率提升30%,社员产品合格率达到97.2%。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入社成员中,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553家合作社成员单位已配备首席质量官77人、质量专员476人。成员单位中实现个转企70家、小上规48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家纺企业达到81家,获评南通市市长质量奖1家。三是行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多元联动,进一步完善家纺质量合作社管理模式,提升行业话语权。中家纺团标委批准合作社成立床品面料标准化工作组,发布了《床品用涤棉提花转移印花布》等5个团体标准及3个行业标准。四是企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帮助企业策划好品牌形象、标识,谋划好品牌的定位和推广模式,维护好品牌的合法权益。全区拥有家纺类注册商标2500余件,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19个、省名牌12个、质量标兵企业3家,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被评为江苏省区域名牌。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共建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等10项省级以上荣誉。五是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叠石桥市场交易额从2017年的8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28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带动20万人创业就业。
《中国质量报》【市场监管 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