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处理临期食品 要打牢制度根基

2021-06-10 11:45:49 中国质量报

□ 党海文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一般不是降价处理,就是销毁。今年4月29日,国家《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其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这样一来,将形成商家减损、顾客受惠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临期食品不等同于过期食品,一般短则几天或长达数月才过保质期。对商家而言,临期食品原本是严重积压、难以处理的销售难题,如今通过分类管理,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减少库存,又能减少浪费,让商家止损。对于消费者来讲,由于价格低廉,也能让消费者享受到“降价不降质”的消费体验。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商场可以对“临界食品”进行促销处理,但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须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二是向消费者做醒目提示。一般保质期在半年以上的,到期前15天内需要公示;保质期两年以上的,最后30天是“临界期”;而保质期仅为一个月的产品,最后三天内则需要明示“本产品即将到期,特价处理”等字样。如果商家未尽提示义务,涉嫌构成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临期食品销售这个新兴市场,更需要监管。首先,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条款的方式固化下来,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也就是说,商家销售临期食品,必须在醒目位置标识“临期食品销售专区”,让消费者在保障知情权的前提下,明明白白地购买。

同时,要严格规范和执行国家制度性强制标准,可依据不同食品保质期的长短,划分出不同时间临界标准与期限。此外,要确保临期食品是安全食品,而非“问题食品”,监管部门要常态化检查,要对临期食品有针对性监管,对商家销售临期食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系统,严格落实进销货台账制度,对篡改生产日期、更换包装、回炉生产等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绝不手软,为临期食品打牢制度根基,从而让临期食品得到最合理化处理,避免浪费。

《中国质量报》【热点关注】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别被“补脑”产品忽悠了

  • 帮车主捂住“钱袋子” 沃尔沃汽车 ...

  •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农民把小麦秸秆加 ...

  • 河南省开封市市场监管局对端午节前的 ...

  • 山东省无棣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食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