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五市完善预警交流机制
联防联控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
本报讯 (川 闻)7月13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在资阳市召开“成德眉资宜五市同城化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现场会”,聚焦食用农产品分析研判风险隐患、风险指数、问题成因,提出一系列防控风险的硬核措施,促成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宜宾5个市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预警交流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资阳市雁江区佛山橘源苗木有限公司(苗木繁育基地)和蜈蚣山下水肥一体化灌溉区,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一道共同分析研讨食用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问题,提出了许多涉及风险识别、评价、管理、预警等方面的治本之策和意见建议。
在随后召开的预警交流会上,5个城市的与会人员分别分析通报了本辖区针对食用农产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的总体情况,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食用农产品风险的务实措施,把风险分析研判会开成探讨解决问题的“小诸葛会”。
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并系统解决食用农产品领域面临的重大风险隐患,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研判机制的预警性、靶向性和前瞻性等优势,精准掌握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真实状况;同时按照“监检联动”的要求,合理运用风险研判结果,强化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性风险。会议要求,要增强工作针对性,强化风险研判,注重发挥四川“321”风险研判长效机制的作用,定期分析研判食用农产品日常监管、抽检监测情况,把握特点规律,明晰监管难点,找准风险防控的切入点。要增强工作前瞻性,强化基础研究,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检联动”机制的探索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突出“点、线、面”结合,研究重点品种、重点指标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措施,既要在监管上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又要谋划推动产业发展的思路。要增强工作连续性,强化分析总结,针对食用农产品监管中面临的难点、堵点,坚持长期性、系统性原则,抓紧研究治本之策并指导实践,着力解决工作不连续、不彻底问题;同时强化已有成果归纳总结和创新运用,逐步形成“名牌”和“亮点”,以指导面上工作。要增强工作敏锐性,强化履职尽责,食用农产品消费量大,消费者关注度高,但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解决起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认真履职尽责,全力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要增强工作协同性,强化多方联动,用好成德眉资宜五市同城化合作平台和契机,加强市场监管系统内部、协作区域、监管部门、新闻媒体、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溯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共治体系等,不断提升食用农产品风险防控水平,有效解决食用农产品领域的突出问题。
《中国质量报》【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