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东京奥运会期间,国内民众除了关注赛场上比拼的中国运动员,还对在赛场内外的中国元素表现出极大兴趣。比如一只背包,一出现便成为热议话题——有人在东京街头看到一名外国记者背着印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LOGO的媒体包,拍下照片发到网上,引发围观。对于这只用了13年的包,网友们纷纷感慨:“真是禁洗又禁晒,禁拉又禁拽”“质量杠杠的”“中国制造YYDS(永远滴神)”。
据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许多外国记者在拿到这款纪念包时便表示它是“最好用、最实用、最结实的媒体包”。在此之后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期间,举办地的街头一直有外国人背着这款包。据此有网友猜测,“估计下届奥运会还能看到北京奥运会纪念包的身影”。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在巴黎街头会不会再次看到北京奥运会纪念包不好说,但肯定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乒乓球比赛用球使用了中国品牌,实现了我国体育器材在国际体育大赛上“零的突破”之后,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今年东京奥运会赛场内外,“中国制造”更是随处可见。据了解,本届奥运会使用的比赛器材,约有一半来自中国体育制造商,其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跆拳道、射箭、自行车等多个比赛项目,可以说,“中国制造”把东京奥运会办成了中国队的“主场”。
有趣的是,被日本人视为“国术”的柔道运动,其比赛场地也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主场”气息。两年前,经国际柔道联盟(IJF)认证,东京奥运会决定采用中国制造的柔道器具。这一消息传出,立即招致日本国内很多人的反对。有日本网友质疑:“为何不用日本柔道器材品牌?”还有日本网友对中国制造的柔道榻榻米的质量不放心,担心“选手们会受伤”。然而,正是在中国制造的榻榻米上,日本柔道选手阿部一二三、阿部诗兄妹和大野将平为东道主夺得3枚金牌,这成为“中国制造”优良品质的最佳佐证。
国际体育赛事不只是体育竞技舞台,也是各国展示其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类重要体育赛事大量采用“中国制造”产品,显示出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信赖与依赖。正如有评论者所言,透过奥运会这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成长的步伐,可以看到中国品牌崛起的印记。而这背后,是自主创新,是品牌意识,是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对于“中国制造”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的亮眼表现,我们应当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更应保持清醒冷静。要知道,整体来看,“中国制造”远不能称为强大,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赢家。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测算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印度、巴西、中国等9国的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中国得分较低,仍处于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第三阵列,特别是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这3项综合体现一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考察项上,我国相比美国等制造业强国还存在明显差距。
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道路,如此短的时间内急速追赶,势必会缺失一些东西,落下一些环节。目前看,我国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缺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自主创新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等诸多短板。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国政府和广大企业已经认识到“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开始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方向转变。而“中国制造 2025”等战略布局,也体现出政府对“中国制造”实现升级的决心。我们相信,“中国制造”经历一番阵痛,一定可以完成破茧成蝶的过程,实现完美升级,以更多优质优价、无可替代的好产品占领更大的全球市场。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