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海峰
山西药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聚焦特色产业,助推经济发展,着力将“山西药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出台政策全力支持,省、市领导亲自筹划,职能部门主动上阵,推介直播精彩纷呈,三晋大地焕发出晋茶晋韵、善做善成的勃勃生机。
面对新的任务,站在新的起点,市场监管部门要胸怀全局,提高站位,服务大局,找准定位,开拓新局,争先进位;立足固本强基,坚持稳中求进,用率先一步的高标准,打造出山西药茶的高质量,为“响当当、天下香”的山西药茶走向市场、走出山西、走向国际助威助力,作出贡献。
首先,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产品要进入市场,首先要符合标准。随着发展进程,标准滞后、标准缺乏等随之显现,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发挥标准化委员会作用,提前融入、主动融合,尝试用“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催生山西药茶标准早日“落地生根”,甚至当年“开花结果”。
其次,既要统一标准,还要推广标准。围绕“种植用标准、生产定标准、经营有标准、管理守标准”总体要求,继续嫁接原有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旧标准,创新以桑叶、沙棘叶、连翘叶等药食同源物质为重点的新标准,加快制定“山西代用茶”食品安全系列标准步伐,加快制定毛建草、红枣叶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抓紧推广“区域化种植+专业化服务+基地化培育+园区化生产+集中化营销”的标准模式;配合组织产业联盟、协会、专业技术骨干和专家队伍,入企进户,推广先进技术,开展帮促服务,有效发挥标准“守底线”的兜底作用和“树标线”的引领作用,及早形成全省标准先行、标准先用的推广规制效应和集成示范效应。
再次,既要完善标准,还要升级标准。在落实现有农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主动牵头抓总,组织专家学者、专业院校参与制定技术和产品同步的急需标准,建立药茶质量可追溯的标准机制;市、县两级以团体标准为突破口,配合制定区域性地方标准,抓紧培育企业团体标准、原材种植标准、基地建设规范标准和药茶制作工艺标准;结合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治理,改进标准、升级标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更好地带动药茶产业规范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新产业要有新作为。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山西药茶没有可借鉴可复制的道路,只能在探索中前行。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坚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全政策链扶持,真正把山西药茶产业发展成为健康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中国质量报》【区域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