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风险零容忍”
——记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科科长陈佳琳
□ 本报记者 霍一夫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但我们必须对食品安全风险零容忍。”这是全国食品安全先进个人、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监督管理科科长陈佳琳的“方法论”。
蔬菜洗干净了吗?调料用的是什么牌子?这一阵子,上海市普陀区的网红食品店有点儿紧张。“930私房菜是我们这块儿的网红店,想去看看他们的后厨干不干净。颐和敬老院是一个有150多张床位的大型养老院,那里老人的食品安全吗?”近日,应志愿者们的要求,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决定派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起前往930私房菜和颐和敬老院检查,并将整个检查过程全程直播。
“我们就是要将食品安全风险和日常监管放在阳光下,接受百姓的监督。”陈佳琳通过直播餐饮后厨的检查过程,邀请来自学校、社区的食品安全志愿者和监管人员一起进行“职业体验”,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一次直播引来了3725人次进入直播间提问,这不仅是普陀区市场监管局引导百姓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餐饮单位发挥主体责任提升餐饮食品安全质量,居民深入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发挥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实践。
2017年,陈佳琳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市场监督管理所工作,辖区内发生了一起食品经营者超范围经营并造成消费者食物中毒的案件,当事人自知违法后果严重,不配合监管部门工作,案件调查面临重重阻碍。陈佳琳和同事们对投诉市民提供的消费凭证和当事人的餐饮经营行为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梳理,最终不仅查清当事人违法经营的相关事实,还发现了上游企业的违法行为,为根源性调查提供了事实依据。因社会影响较大,涉案企业受到了罚款140万元并停业整顿一个月的处罚。
涉案企业受到了严厉处罚,但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以案说法。在食品安全领域,事前预防比事后弥补更为重要。如何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范风险意识,营造社会参与食安工作的氛围?陈佳琳更加坚定了推动食品安全领域行政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联动的信心。在基层监管所工作的那些年,她无数次地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农贸市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认真组织快检每一件食品,精心准备每一次宣传讲座。
从食品安全标准化监管到突发事件调查,从事18年食品药品一线监管工作的陈佳琳,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监管经验。2018年,第一届中国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陈佳琳和团队成员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在外宾入住的酒店开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从供应商到从业人员审核,从早餐到茶歇、午餐、下午茶、晚餐再到夜宵,每一餐的后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单日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以上,就是为了确保2000余人次的用餐安全。
2019年6月,陈佳琳调任普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为了提高安全监管有效性,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陈佳琳沉着冷静,带领团队和技术单位仅用3天时间就开发出普陀区食品从业人员疫情防控小程序,为食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人员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手段。在疫情防控期间,普陀区市场监管局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场所卫生、原料采购、加工操作、供餐用餐、食品配送7个方面入手,督促食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餐饮单位防控措施、食品安全和复工复业3方面落实到位。
伊特安食品公司是一家主营生产日式料理汤料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配送范围遍及全市20余家连锁餐饮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面临猪骨等原料不足的问题。获悉情况后,陈佳琳在局领导的带领下主动联系区内大型卖场,以最快速度争取到卖场的积极响应,促成企业间合作,打通关键供应链,帮助企业恢复产能。
为了帮扶企业尽快复工复业,她带领团队到餐饮企业,就消毒、预约、分散就餐、提供公筷公勺等措施进行指导,还为复工企业员工就餐问题出谋划策。协调复工企业与附近的餐饮单位合作,采取集中打包送餐和餐车配送等方式,解决复工企业用餐难问题。为食品企业送去服务“暖心汤”,为复工企业送去“便当盒”。陈佳琳用真心真情解决企业的困难,在普陀整个食品行业传为佳话。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陈佳琳带领团队又探索建立了普陀区“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对食品经营商户的信息进行整合,还可以通过算法取代人力,捕捉后厨不规范操作,实现动态监管、问题纠偏、食安科普和辟谣等多种功能。
同时,她还带领团队开展“智慧溯源”课题研究,将“智慧溯源”作为发现食安风险的新手段,以延伸监管触角。
在2019和2020年度上海全市食品安全考核中,普陀区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市民食品安全状况满意度逐年提高,市民食品安全基本知识知晓度位列全市第二。今年,陈佳琳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表彰为全国食品安全先进个人。
《中国质量报》【“全国食安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风采”系列报道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