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贵在高标准 吃得安心看宝安
——深圳市宝安区开展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面面观
□ 本报记者 傅江平
深圳市宝安区是闻名全国的产业名城,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汇集了大量人口,现有常住人口为447万人,居广东省各城区之首、全国第二位,由此造成的食品安全监管压力也相应加大。然而,宝安区敢于化压力为动力、善于变理想为现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深圳市打造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宝安区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上半年,在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中期评估中,宝安区得分91.87分,位列全省第一。
机制创新密植食安监管网
宝安区于2017年11月被确定为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2018年1月18日,在区政府召开了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动员会。自2018年启动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区领导多次亲自部署研究,推动创建工作落实。宝安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还通过区政府常委会、常务会、四套班子会、现场工作会等形式听取专题汇报,现场调研督导食品安全监管、进口冻品疫情防控等工作落实情况,对重点、难点工作作出批示,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宝安区首次将食品安全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14项主要指标,推动构建八大监管安全体系。区食药安办制定《宝安区202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提出了13项重点工作任务,并分解为53项具体工作落到37个责任单位。
宝安区区长王立德(右三)率队到石岩街道盛世华联石龙仔分店开展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检查。
宝安区先后制定或修订区食药安委工作规则、成员单位食药安全主要职责、食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多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推动成员单位各尽其责、主动作为;建立食品生产企业、公办学校、中央厨房等重点监管对象年度自查报告备案制度;全面推广应用广东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确保婴幼儿奶粉、酒、食用油等重点食品100%可追溯;推动管办分离改革,构建统一执法办案模式,大力提高监管效能;成立宝安大市场投诉举报调解处置中心,创新投诉举报处置方式,构建投处专班、业务科室、监管所三级联动组织框架;建立消费者权益服务(e)易站在线纠纷解决服务中心,推广“绿色通道+在线调解+政府监管”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多措并举落实市场主体责任。
技术创新提升食安监管效能
2020年春节以来,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宝安区自主研发了冷库管理系统,于2020年11月19日正式上线推广使用。该系统主要分为企业端、巡查端、监管端3部分。在企业端,该系统定时推送提示信息,企业只需按顺序勾选是否进货、是否国外进货、是否集中监管仓进货、有无“四证”4步即可完成“打卡”申报。在监管端,企业“打卡”申报的数据“一张图”尽显,全区冷库信息一目了然,监管人员实时掌握冷库经营动态。在巡查端,随机触发巡查任务,“定时、定责、定标准”全面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今年5月17日,该系统再次新增“票证二维码”功能,实现了企业上传索票索证照片,自动形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票证信息的功能。经大力推广,目前全区冷库打卡率保持在99%以上,并多日实现全区打卡率100%。
为进一步方便市民送检,让市民足不出户参与“你送我检”的菜品送检服务,打通广大市民到街道快检室的“最后一公里”,宝安区在全国开创先河,与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联合开展便民送检工程合作项目。广大市民只需要在饿了么平台下单,便可以由饿了么蓝骑士将需要检测的蔬菜、水果、鱼禽肉蛋,送至宝安市场监管局指定的检测点进行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便民送检工程合作项目开展以来,该局累计收到市民群众送检529批次,其中阳性产品两批次,合格率为99.62%。
宝安市场监管局联合美团公司举行宝安区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启动仪式暨“食安封签”推广行动,该局党委书记、局长欧阳卫国(左二),党委委员、食药总监胡炜(左一)参加活动。
据介绍,宝安区在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过程中,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用更多的智慧化、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区10个街道已完成“一街一车一室”(即每个街道标准化配备一台快速检测车,设置一个快速检测室)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营。监管人员发现、处理问题食品,筛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市民餐桌食品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宝安区还大力实施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和合同签订,预计在11月底试运行。建成后的69家智慧农贸市场,将实现两万个前后端软硬件对接,拥有七大软件系统、超80个软件子系统,与市区各级政府部门软件系统数据对接,建立起全索证、全备案、全公示、全共享的现代化农贸市场。按照“把后厨亮出来、让安全看得见”的思路,宝安区大力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为广大市民群众揭开后厨“神秘的面纱”,“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成为全区1950家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的标配,市民群众可以实时监控厨房烹饪流程和卫生状况。依托智慧宝安管控中心,宝安区建成全市首个市场监管指挥中心,实现市区之间的数据集成和互通,提高监管指挥调度和运行的效率。针对网络订餐等新兴业态,宝安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通过数据比对查找可疑单位的信息,特别是针对地址在城中村范围内的小作坊、小食店,安排执法队员、网格员和义工上门核实并整治。
多方参与形成社会共治共享格局
漫步在宝安区的农贸市场、购物中心等场所,人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一台漂亮又时尚的专用车的周围吸引了许多市民,大妈提着菜篮子来检测,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开展法律宣传、收集消费投诉、推进食药科普和志愿者招募等,展板上挂满党史图文。这就是颇具宝安特色的“快检车+移动U站+移动党史宣传站”服务阵地。
食品安全,贵在参与。宝安区的群众性食品安全活动多姿多彩。
今年4月23日,宝安区启动“创县零距离”宝安食安市民观察团互动体验活动,活动通过招募宝安市民组建食安市民观察团,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让市民近距离了解宝安区食品安全工作,首次活动有32万人线上参与,目前调查显示,市民对宝安区食品安全满意度已提升至86.6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宝安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认为,“要想夯实食药安全保障,除了政府加强监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外,还必须凝聚多方合力,方能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实现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目标,宝安区将食品安全工作深度融入全区“1(1个区)+10(10个街道)+124(124个社区)+4833(4833名网格员)”网格化智慧管理工程,同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宝安区“4+4”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和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齐抓共治。
宝安区严格落实《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的要求,在全区各社区设立不少于两名食品安全督导员,组建餐饮服务单位巡查员队伍,专门负责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打造社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每年对辖区所有餐饮单位开展一年两次的全覆盖巡查,并实现餐饮单位全部信息公示,公示经营资质、量化级别、从业人员健康情况和培训情况等。
同时,宝安区加大部门协同打击食药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力度,震慑犯罪的同时,引导食药制售企业严把质量关。仅去年,全区便合力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633宗,药械类行政案件178宗,刑事案件立案、破案宗数,以及刑拘、逮捕人数,均居全市各区之首。
不仅如此,宝安区还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信息通报机制,在《宝安日报》开设抽检信息通报专栏,在农贸市场公示快检信息,对不合格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公开曝光;依托“创县零距离”市民观察团、食品安全宣传周、“星期三查餐厅”“九号查酒”等宣传,邀请当地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你送我检”等互动活动;建设食品安全志愿服务U站,与区义工联签署推进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合作框架协议,多方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受益于部门合力监管和社会共治共享,宝安区食品安全状况稳中趋好。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3年食品安全状况绩效考核并列全市第一,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20个百分点,抽检覆盖率保持在9批次/千人以上,重点品种抽检合格率98.8%以上,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创城”“创县”一路领先,成绩鼓舞人心。宝安区食药安办呼吁市民群众携手共建,继续支持、主动参与创建盛举,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让创城和创县过程真正成为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让宝安这座发展经济的“金山银山”成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的快乐家园。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