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新培 本报记者 徐建华
9月20日,“天舟三号”再次顺利完成既定任务。相比这种毫不意外的结果,人们似乎更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因素成就了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作为典型的系统工程,航天器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众多分系统、组件的可靠工作,因此,我们不妨通过解剖飞船上的“功勋神器”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研产细节,从中探寻想要的答案。
作为我国“神舟”“天舟”、探月以及火星探测等任务的“全系标配”,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以下简称33所)研制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可谓屡立功勋。它身量不高,却拥有国内顶尖的性能,能够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提供精准的加速度测量,从而帮助飞行器实时把握姿态。
据悉,在随着火箭冲出大气层之前,33所研制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早已成功大量应用在航天防务装备中,甚至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石油、岩土工程等诸多领域,设计和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可谓成名已久。然而,为了让加速度计能够在大气层之外依然保持上佳的表现,设计人员依然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据介绍,航天企业奉行的“零缺陷”理念中有一个观点:成功不代表成熟,成熟不代表可靠。技术人员在为“天舟”打造过硬产品的过程中,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风险思维和严格照章办事的规矩意识。
33所技术人员许中生表示:“要想做到‘零缺陷’,就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一点、问题想得更复杂一点、预案定得更全面一点、措施办法定得更具体一点。”
以加速度计上安装的电路为例。地面产品的电路无法确保能够耐受太空中的辐射,有可能出现参数上的不稳定,这将对飞船的准确操控埋下不可预估的风险。技术人员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路绝对满足辐射条件下的应用需求。“任何可能的风险都不允许出现,这是我们的原则。”许中生表示。
为了做到全过程的精细化,哪怕是涂覆用胶,甚至一小节导线等细小辅料,技术人员都事先称重、记录后再使用。各类数字化、影像化的手段让“天舟”飞船搭载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设计加工过程几乎完全“透明”,各个环节全面受控。
此外,33所还根据任务要求,设置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强制检验点,借助外脑对模型系数的重复性等关键指标交叉把关,将人为因素带来的疏漏降至最低。
许中生表示:“太空中测量交会对接阶段的加速度,就如同观察用一只蚂蚁的力量去推一头悬浮在真空环境里的大象所产生的影响一样,对产品的精度要求很高。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像蚂蚁一样,从各种细小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并把可能的不利因素一个一个地搬离。”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