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地建设 支持技术创新
河北昌黎助力葡萄酒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徐东周
一杯葡萄美酒,万种昌黎风情。北纬39度的独特区位和气候优势,使河北昌黎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葡萄生产区域。数年来,通过各方不懈努力,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同葡萄园里的葡萄一样茁壮成长,树立起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秦皇岛市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是河北省市场监管局确定的首批重点区域产业集群,已纳入河北省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工作计划。昌黎县的葡萄种植有50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地之一,也是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为加快推动全县葡萄酒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科学把握国内外葡萄酒产区产业发展趋势,按照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重点区域质量提升工作要求和秦皇岛市质量强市建设意见,2020年,昌黎县出台了《昌黎县葡萄酒产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2020-2022年)》,要求全县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使葡萄酒产业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推动实施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产区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目前,全县已发展葡萄种植基地3000余公顷,拥有葡萄酿酒企业27家,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酿造、橡木桶生产、酒瓶制造、物流集散、旅游观光、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过36亿元。
金士国际葡萄酒庄是该县的龙头企业之一。酒庄总工程师余东亮表示,酒庄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以工匠精神打造特色美酒,从2013年开始,就详细记录了各种气象、土壤等数据,用翔实的大数据管理种植。该酒庄还注重过程管理,以母公司天士力集团的制药规范结合先进设备工艺加精细专业理念指导车间生产。同样是庄园酒产业模式的朗格斯酒庄始建于1999年,后经过股份制改造,已经成为昌黎县四大葡萄酒龙头企业之一。该酒庄总经理崔彦志表示,酒庄秉承“七分种,三分酿”的理念,把基地建设作为第一车间,在种植上采用标准化模式,株距、行距统一,架材统一,管理统一。近两年,该酒庄还对车间设备进行了技术升级改造,增加了新的粒选设备,改造了压榨设备;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进行葡萄品种、酿造工艺等方面的科研探索。
依托茅台集团雄厚的实力建设的茅台凤凰酒庄(昌黎)目前被列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集葡萄酒厂、酒庄、酒洞、葡萄小镇的一体化贯通,正在被打造成为茅台集团第二总部;作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988年成立的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直接带动了昌黎葡萄酒的产业化发展。
在加强葡萄酒产业基地建设、抓好龙头企业带动的同时,昌黎县进一步支持葡萄酒产业技术创新,深化与中国农大、西北农大、中国酒协、中国酿酒师联盟等院校与组织的合作,依托新组建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葡萄酒学院,培育并发挥专业人才作用,抓好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种植,提升酿酒葡萄品质,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目前,该县已经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技术服务网络,培育了一大批从事葡萄及葡萄酒行业的专业人才,其中中国酿酒大师两名,国家级评酒委员28名,品酒师、酿酒师63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29名,农民“土专家”5000余人。
市场监管局还组织专家深入葡萄酒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质量诊断服务,帮助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质量诊所等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HACCP等认证。如今,昌黎县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秦皇岛昌黎国际葡萄酒节、5届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质量大赛等一系列的重大活动,“昌黎葡萄酒”是葡萄酒行业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也被列入河北省市场监管局争创中国质量奖和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滚动培育名单。可以说,昌黎葡萄酒产业链条齐全,产业集群特征明显,正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