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中消协提示老年消费者 警惕借“以房养老”概念实施理财诈骗

2021-10-15 13:10:45 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记者 王惜纯)10月13日,值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帮助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老年消费提示,帮助老年消费者准确识别“坑老陷阱”,守护老年消费者消费安全。

国家统计局2021年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为14.12亿人(不含港澳台),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18.70%。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与此同时,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设置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消费侵权问题时有发生。

其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等特点,打着各种项目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惑,设置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诱惑中了圈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例如近期,北京、广东、河南等多地出现了借“以房养老”概念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转移老年人房产的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以房养老”理财骗局的基本套路,是忽悠老人将房子抵押贷款,然后将贷到的款项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到15%高息的“理财项目”,老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最初每月老人能收到相应的回报,但没过多久,不光收益和本金得不到归还,连自己的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对此,中消协建议,老年消费者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理财合同,了解理财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安排等详细情况;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既不要“押上全部家当”,也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同时要禁得住“高息”理财项目的诱惑,不轻信商家任何“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不购买通过理财群、旅游、讲座、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投资业务不清、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防止血本无归。

此外,针对药品、保健食品、低价旅游、会销、电信诈骗等老年人容易遭到不良商家忽悠,导致消费纠纷高发的行业,中消协也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提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这个火爆全网的“便宜”能不能放心捡 ...

  • 没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一定更安全吗? ...

  • 单县羊肉汤成功入选100个“好客山 ...

  • 陆章鹏:“蟹老板”的“丰收账”

  • 2021中国湖泊湿地休闲度假论坛将 ...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