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智能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风口。这一趋势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得到充分体现。
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研制的CYBER轮胎系统首次装配在量产车上亮相进博会。这种轮胎系统通过内嵌的传感器为车辆和驾驶者提供包括轮胎类型、规定胎压、载重指数、速度级别等诸多信息,让汽车有了“触觉”。韩国零部件供应商摩比斯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了新型自动驾驶技术M.Brain,该技术基于脑电波检测驾驶员状态,可通过佩戴式耳机传感器,检测耳周脑电波并实时监测。福特展示了其研发的智慧城市模拟平台,用于全方位模拟城市的交通系统和验证评估各种出行概念,其中包括车路协同。
还有许多车企展示了它们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的新成果。汽车相关企业从感知、连接、决策、执行等多个层面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反映了汽车作为精密复杂的工业产品,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支撑。而智能化技术的集中展示,在昭示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揭示出一个道理:在未来汽车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更先进、更完整的智能技术,谁将掌握市场主动权。
把握汽车智能化发展方向,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汽车智能化。业内人士认为,汽车智能化体现在3个方面:车辆及整个驾驶过程中服务系统的智能化,汽车制造中的智能化,能源利用的智能技术。后两方面的智能技术最终都体现在服务系统智能化上。车辆本身的智能化系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它包括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夜视系统、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智能导航系统、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系统等。随着科技发展及其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还会有更多新技术加入到汽车智能化系统中。
汽车智能化的最高阶段应该是基于车联网的无人驾驶汽车出现。那是一种具有探测、识别、判断、决策、优化、优选、执行、反馈、纠控等诸多功能,会学习、会总结、会提高技能,集微电脑、微电机、绿色环保动力系统、新型结构材料等顶尖科技成果于一体的智慧型汽车。目前来看,我们离这个最高阶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目标指示路径。当下汽车业界对智能化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而从进博会的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展示来看,近些年,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之中。
我国也高度重视汽车智能化发展。自2015年开始,国务院及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发布一系列政策意见,以指导和规范国内智能网联行业发展,聚焦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并规划由单车智能逐步转向多车协同、以及“智慧的车”与“智慧的路”协同发展。2020年12月,交通部印发《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12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具体任务。从市场端看,随着顶层规划和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创新阶段。目前,在国内L2级车辆已规模化应用,2021年乘用车新车占比达到18%左右,华为、地平线等发布的计算平台产品,在算力和功耗等指标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始前装应用准备。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国家顶层设计方面,重大行动计划协同支持尚显不足,部分法律法规束缚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上缺乏协同战略引领,尚未形成跨界融合;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基础技术也比较落后,基础器件受制于人;网联融合应用不充分,城市级规模化示范探索不足;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体系尚不完备等。
看到了差距,也就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发力点。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在许多智能化领域也有一定的先发优势,面向未来,我国汽车智能化发展潜力巨大,也有迎头赶上的机遇。诚如某车企CEO所言,智能汽车最好的时代是当下,技术发展最好的机遇在中国,一场群雄逐鹿的智能化变局之战已经在中国打响,而中国智能汽车发展将带来怎样的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质量报》【车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