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携手格鲁吉亚推出“中格联名酒”
对标一流 追赶一流 成为一流
□ 本报记者 秦海峰
在近日举办的第4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格经贸文化论坛上,山西汾酒再次升级原有国际标准,发布《青花汾酒》企业标准,同时,与格鲁吉亚共同推出“中格联名酒”,联袂开拓国际消费市场。
历史渊源是中格合作的根基
格鲁吉亚有8000年葡萄酒酿造历史,是世界主要葡萄酒出口国之一,山西汾酒拥有6000年酿造史。同有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灿烂的酒文化,成为双方此次合作的契机。
山西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格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格友谊历久弥新。“这个久既是长久的‘久’,也是美酒的‘酒’,意味着双方在长久的友好交往中,掀开了‘美酒’合作的新篇章。”
李秋喜表示,格鲁吉亚遗址曾被考古人员发掘出可追溯至8000多年前的残留着酒渣的陶片;杏花村遗址考古中挖掘出的“小口尖底瓮”,则证实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同时,格鲁吉亚葡萄酒和中国“国酒之源”汾酒的相遇,从工艺上可以说是“陶罐遇到了地缸”。“格鲁吉亚陶缶酿酒法”传承数千年,当地人将葡萄原汁装入红粘土陶罐,埋在地下进行自然发酵,这个工艺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酒采用的是清蒸二次清、固态地缸分离发酵工艺,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汾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跨越千年,皆是酒香恒久远”“古韵今风,皆是匠心传佳酿”“繁华接续,皆是开拓行致远。”李秋喜用3句话概述了汾酒与格鲁吉亚的友谊,双方都喜欢以酒会友,交融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化,传递的是友谊。
为清香型白酒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持
“清”字当头,一清到底的独特工艺,让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酒的酿造秘诀也被视为“白酒行业的工艺教科书”。
在论坛上,举办了青花汾酒原料基地雨林联盟国际认证签约仪式、青花汾酒FSSC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签约仪式。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汾酒发布《青花汾酒》企业标准,对标世界酒类一流企业。
在《青花汾酒》企业标准中,规定了理化及食品安全类指标共计14项,其中对5项酸酯类指标进行了更加精准的要求,对8项食品安全类指标进行了更为严苛的规定。各项食品安全指标限值均与国际酒类接轨;与国家标准相比增加了6项指标,意味着青花汾酒的原料、工艺和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品质更好。
据了解,由于青花汾酒的制备属于酿酒技术领域,其标准为汾酒乃至清香型白酒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都提供了技术支持。该标准也符合青花汾酒为高品质生活代言的诉求。
作为《青花汾酒》企业标准的直接参与者,汾酒国家技术中心主任韩英告诉记者,从原粮采供、酿造工艺、酿酒装备到产品风味、酿酒微生物资源总利用……汾酒都有严格的品质管理。从研发角度而言,随着汾酒品质不断升级,品质把控越来越严格,2015年,汾酒提出“高于食品安全标准,严于国际标准”的内控标准,对白酒微生物的研究、产品的研发、生物平台等研究一直都在更新,并规定每年研发投入增幅不低于20%。
山西汾酒集团总经理谭忠豹在文化交流品鉴会上表示,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行业的兴盛在于互学互鉴。汾酒一直致力于中国酒文化的传播与世界酒文化的交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酒文化和中国白酒品牌“走出去”,率先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凭借品质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开辟出独树一帜的国际化道路,全方位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