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 博
日前,笔者在《中国质量报》上看到一篇题为《标准撑起火红的产业——三项红枣国家标准助力枣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的报道,仔细品味,不仅为红枣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拍手叫好。
近年来,我国红枣消费量快速提升。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红枣消费总量为248万吨,人均消费量为1.9公斤;2018年消费总量达735万吨,人均消费量5.3公斤,且消费方式地域特色明显。红枣作为一种食药同源的食品,其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正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红枣市场缺乏明确的等级标准,且市场自行认定的各个级别的红枣在通货中所占的比例和其自身的售价也不尽相同。由于红枣原料(尤其是高端原料灰枣)相关国家标准的缺失,市场上红枣等级分类一直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部分企业自行定级定价,甚至一些无良商家用其他产地的普通枣冒充新疆优质产区红枣,或者拿二级枣冒充一级枣,甚至将低级枣、霉变枣重新包装后上市销售,影响了整个红枣市场长远发展。
随着红枣生产加工产业的蓬勃兴起,产业品牌竞争、质量竞争成为常态。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红枣行业2021年销售规模有望超17亿元,销售商家数量将达1.3万家,品牌数量超160个,其中头部10大品牌占比较大,达到行业销售规模的58%。
如何引导枣农种植高品质的红枣产品,引导生产加工企业对红枣进行精确分类,引导消费者在市场上选购同质同价的红枣产品?红枣三项标准的发布,就给出了解决办法。
《灰枣》(GB/T 40634-2021)、《骏枣》(GB/T 40492-2021)、《免洗红枣》(GB/T26150-2019)国家标准获批发布,对灰枣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等作出了统一规定,对产品等级、水分、总糖等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有望结束红枣市场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的混乱局面,引领红枣行业整体向好发展。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准绳。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交货期这四大竞争要素,都与标准密切相关,统一的标准为产品多样化奠定了基础,高标准的产品既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也能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要想发挥好标准对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关键是要抓好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落地应用。对于红枣三项标准而言,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这三项标准的宣贯,强化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执行情况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同时要依法进行监督,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对标准落地应用情况和成效要进行跟踪和评估,继而修改完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重视标准运用,严格按照标准规定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和生产,确保流入市场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核心基础;广大消费者要在按照标准选购产品的同时,也要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监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