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青
电商通过在商品详情页面上挂出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来证明商品的质量有保障,传递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购的信息,这本来是网购市场向规范化经营前进的一大步。然而,部分商家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伪造检测报告或者通过非常规途径“获得”检测报告,殊不知,他们已经走上了违法道路。
7月初,有媒体反映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为全力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执法力量调查核实,回应社会关切,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督促网络交易平台核查经营者资质、清理整顿虚假广告宣传信息,依法严查相关违法行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共查办网络交易平台冒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伪造或者变造检验检测报告案件13起,查处虚假广告宣传案件14起、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违法违规案件4起。市场监管总局从各地查办的案件中,选出7起典型案例,并于11月22日通过官网向社会公布。这充分表明了政府部门对冒用、伪造和变造检测报告“零容忍”的态度。
可以看到,在这7起典型案例中,平台内经营者或中介公司涉嫌冒用检验检测资质、伪造或变造检验检测报告、发布虚假广告宣传信息等就有6起,问题直指平台、经营者和中介公司。在整个过程中,中介公司敢出(虚假检测报告),经营者敢要(虚假检测报告),平台不想管(虚假检测报告)。摸清平台的想法后,中介公司和经营者就更加肆无忌惮。
另外,笔者发现,随便点开一个网页查看商品详情,在检测报告部分,大部分是以图片形式展现,而且,部分图片模糊不清根本看不到具体信息。即使找客服索要检测报告,他们也只是提供一个检测报告样本(即给消费者“随便看看”的样本,不能发真的检测报告,以防盗图)。只有购买了商品后,经营者才会提供相应产品真实的检测报告。也就是说,只有消费者就相关内容进行投诉,监管部门才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检查,这给监督检查设置了重重障碍,不利于日常监督。
由此可见,把好检测报告关,首先还是在平台。平台应该落实主体责任,在经营者入驻平台或者经营者上新产品时进行严格把关,建起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第一道屏障。平台可以要求商家将检测报告相关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呈示在商品详情页,便于检索,或者将检测报告网址链接挂在商品详情页,便于消费者查看和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平台和经营者是绑定在一起的,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平台应发挥审核把关功能,不能形同虚设。
《中国质量报》【你评我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