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加拿大鹅被指在退货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称,加拿大鹅的“中国通用条款”是对中国消费者的不尊重,这种歧视政策暴露出加拿大鹅对中国市场的傲慢与偏见。
事实上,这种傲慢与偏见并非只表现在加拿大鹅身上,许多跨国企业都有类似心态。丰田“召回门”、苹果“三包缩水”、耐克“气垫门”、宜家“衣橱门”……近些年,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被指执行双重标准的跨国企业,遍及欧美日韩诸多国家,涵盖衣食住行众多领域。对于广遭诟病的跨国企业“双标”现象,有专家分析指出,这与中国的市场政策、标准制定、法律环境、消费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与中国市场状况博弈的结果。
本土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向海外扩张,其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本土化战略基于入乡随俗的理念,本是一种很好的企业经营策略,但不少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在执行过程中却明显变了味,成了降低成本甚至逃避责任的手段。
本土化发生橘枳之变,实质上是企业的心态之变。分析人士指出,一些跨国企业认为中国市场属于“低层次市场”,先入为主地建立起一种“优势思维”,这就导致他们陷于道德悖论和责任意识缺失。早在10多年前,三星中国研究院曾发布研究报告指出,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常会犯8种本土化错误:执行双重标准、不了解不遵守当地法律、歪曲或篡改法规、进行象征性的收购、在知识产权上采取过于咄咄逼人的策略、管理迟钝、转走所有利润、把中国当作实验基地。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不少跨国企业身上仍能看到这些“老毛病”。
当然,一些跨国企业在入了中国市场这个“乡”之后,在经营心态和策略上发生变化,与其所随之“俗”本身不完善也存在一定关系。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尚未完全跟上国际市场的节奏,有些标准还比较落后。这种情况使得一些跨国企业放松了要求,选择适应中国的“低门槛”以获得更高利润。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出于GDP、就业、税收等方面考虑,给予跨国企业诸多政策优惠,但这种“超国民待遇”也惯出他们一些坏毛病,以至于对国内法律标准、市场规则轻忽怠慢。同时,国内一些消费者消费理念并不成熟,既存在盲目崇洋心理,也缺乏依法维权意识,助长了跨国企业的傲慢,使得他们并不担心消费者群体流失,甚至出现“欺客”“宰客”的不良心态。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不断发展完善,政府部门、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跨国企业“双标”的姿态已经随着身上光环的褪去而失去遮挡,变得十分刺眼。雀巢、杜邦、宝洁、百胜、联合利华、亨氏……众多在华跨国企业近些年均不同程度地遇到信任危机,这种危机无一例外地基于宽泛意义上的双重标准。危机本身已表明,我们的市场和消费者正变得成熟和积极起来,而信任危机之后,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跨国企业“双标”路线的加速“破产”。
《中国质量报》【质量焦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