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金刚钻” 解决难题“金药方” 质量提升“金钥匙”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推行“一线工作法”走进企业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一线工作法’是我们中心更好服务企业的‘金刚钻’,也是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的‘金药方’,更是助力企业质量提升的‘金钥匙’。” 近日,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一线工作法”是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不断深化优化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色工作方法。该中心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做到调查研究到企业一线,工作创新到企业一线,指导帮扶到企业一线,宣传政策、标准到企业一线,积极为企业出实招、出硬招、出真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服务全省纤维和纤维制品生产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掌握企业发展“需要什么”,研究企业发展“改进什么”
“为摸清市场需求底数,掌握企业发展真实情况,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将调查研究作为‘先手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组,周密制定计划,深入企业和市场一线开展调研,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该负责人表示,工作组采取问卷调查、在线交流、走访座谈、数据监测、分析比对、研讨答疑等形式,调研相关企业100余家,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第一手信息,切实将相关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真实情况摸准摸清摸透,围绕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要求,精准分析研判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在深入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和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该中心坚持以“一线工作法”为抓手和平台,持续开展纤维制品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测活动,通过对纤维制品质量状况分析评估,找准企业质量“病灶”,查实企业发展短板。该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产业聚集区,走进厂区车间现场,走到一线人员身旁,走到产品加工台前,帮企业找问题、查原因、出对策,现场为企业“把脉问诊”,与企业人员一道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反思问题,真正将问题查深查实查到位。该中心还利用微信群平台,在线帮助企业研讨方案、解决难题,区分各企业不同情况,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共同研究制定改进方法措施。
促使企业明确发展“依靠什么”,帮扶指导企业发展“把握什么”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不断引导和强化“一流企业做标准”的理念,将制定和推行标准作为帮扶企业的重点,综合运用“宣传+标准+培训+创新”等措施,点面结合,多措并举,抓好政策的宣传贯彻和标准的推广创新,及时做好针对性专业培训,促使企业提升技术能力,稳固质量基础,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针对企业对学生服标识标注、绳带要求不明确,无学生服面料产品相关标准的问题,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编制《学生服标准与质量知识手册》和《学生服面料》团体标准,主动送到企业手中,让企业生产有标可依。该中心还组织专业人员到优势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进行标准研究。针对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推广、团体标准定制、品牌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给予标准化工作指导,同时与企业建立标准化服务协作意向,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助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及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已帮助企业完成团体标准3项、正在研究团体标准两项。
“面向山东省内纤维制品生产企业、纤检机构发起‘支部结对强服务、共商共建促发展’党支部共建倡议,通过党支部共建结对帮扶,凝聚干事创业合力。以党支部为阵地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与企业党支部开展交流,互通互鉴,在企业生产一线,组织开展纤维制品质量政策、管理及标准等培训,指导企业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该负责人说,通过瞄准科技创新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基层联系点,开展“点对点”帮扶,“一企一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使这些优质企业真正成为行业示范标杆。
同时,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加大普及推广先进技术、质量、标准的力度,带动整个行业领域的质量整体提升。该中心积极探索棉花生产种植、收购加工、纺织用棉全链条质量监测新模式,抓好各环节质量监测,推动山东省棉花生产由数量型驱动向质量型驱动转变。该中心结合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赋予的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试点任务,及时制定覆盖全链条各环节的监测方案,初步构建蚕茧生丝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探索监测路径,优化监测方式,指导帮扶企业优化质量管理模式,把关键点监测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促进蚕茧生丝产业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心将继续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深化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一线彰显形象、一线做实服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助推纤维和纤维制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道。
《中国质量报》【我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