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 壮 记者 李 辉)“通过这次抽检和学习我们认识到,食品标签不能随意标注,一定要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标准来,下一步我们还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全面自查,确保规范。”近日,安徽省亳州市某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张某在标签不合格企业约谈培训会上表态。
膏滋类方便食品是亳州市近年来新兴的地方特色产业。今年初,亳州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个别企业存放有麦芽糖等原料,但在企业库存的产品标签中却找不到相关标注。针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亳州市迅速启动检管结合双向反馈机制。亳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机构以流通渠道为主,对市面上在售的方便食品开展覆盖式的标签专项监督抽检,并突出问题导向,针对性开展麦芽糖和标签的双向指标检验。今年,亳州市共抽检相关方便食品224批次,共发现涉及标签配料表标注的不合格样品12批次,涉及生产企业9家,现已全部完成问题整改。
“如果没有执法人员反馈的信息,我们按照传统方案做单项的标签项目,也是无法发现问题样品的。”亳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技术人员说。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一般为单向机制,由抽检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向监管部门反馈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在亳州市探索性开展检管结合双向反馈机制后,抽检部门通过对执法人员反馈的信息作出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开展针对性抽检,既服务了一线监管工作,也进一步提升了抽检工作的效能。
《中国质量报》